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重读农加贵入党申请书 仰望深山教育之光

发布时间:2024-07-04 09:32:21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有这样一位党员,他将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曾经的“麻风村”,并在这个村教书,一干就是38年,他就是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特别关注乡村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党和人民最满意的好老师”“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农加贵。今天,重读农加贵当年的这份入党申请书,依然能感受到他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悔。

1986年,落松地还是广南县一个不知名的小寨子,麻风病人长期在这里集中隔离治疗,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麻风村”。同年,农加贵来到这里,成为落松地小学的第一位老师。

初到学校那一天,是农加贵永生难忘的日子。8个家长带着12个孩子来到学校,他们远远地看着他。这些家长没有一个是肢体健全的,他们的样子也让农加贵害怕被传染,心里直打退堂鼓。治疗点的医生无奈地对他说:“你要是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呀,从来没有人愿意当他们的老师!”

这些孩子大的十多岁,小的五六岁,看着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以及家长们充满期望的目光,莫名的心酸涌上农加贵的心头。最终,他留了下来,成为“麻风村”的第一位老师,这一留就是38年。

在他悉心的教导下,第一批12个孩子没有一个辍学,全部上了初中。为使孩子们能顺利升学,农加贵给“麻风村”取了一个村名——“落松地”。就这样,曾经的“麻风村”有了名字,“落松地小学”载入了广南县的教育史册。

1997年,渴望进步的农加贵积极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好积极准备。同时,他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循环复式教学法”,用这个教学法,农加贵一个人才得以完成全校一年级至六年级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98年,农加贵被调到离家近的下坝小学任教。离开的那一天,孩子们担心以后再也见不到农老师,有的打着破旧的雨伞,有的披着化肥口袋做成的雨衣,冒着大雨一直把他送到了新学校。当看到孩子们离开时依依不舍的眼神,农加贵知道,他永远离不开落松地了。第二个学期,农加贵又主动申请回到了那个让多少人谈之色变的地方。

2011年,农加贵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喜欢上进、不甘落后的山村小学教师,从童年生活到学生时代,周围的人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正如张海迪所言,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2013年7月1日,农加贵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回顾38年的教育生涯,农加贵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38年来,他一共教毕业12届学生,让116名孩子走出大山,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当上了警察,有的像他一样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怀揣着父辈一生未能如愿的梦想,摆脱了“麻风村”曾经留下的阴影,融入了社会的大家庭。

这些年来,落松地小学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学校从当年漏风漏雨的破烂房子变成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曾经被疾病、贫困困住的闭塞小山村,如今已经摆脱了疾病与贫困,成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农加贵自己也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十几项荣誉称号。2017年11月17日,农加贵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当总书记握住我的手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和责任。”农加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潮澎湃。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