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西畴县莲花塘乡创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强村公司“强身健体” 富民增收活力十足
发布时间:2024-07-08 10:02:28
中午,走进西畴县莲花塘乡清莲惠餐馆,里面人声鼎沸,红石岩村村民邓兴庆正张罗着安排座位、点菜、上菜。
清莲惠餐馆航拍图。
今年3月,多了项目经理身份后,邓兴庆钻研起了餐馆经营,“采购的食材要新鲜、菜品要及时更新,服务意识要提升、安全卫生是红线和底线。”看着越来越红火的生意,邓兴庆说:“现在既要管村里的大小事务,也要管好餐馆,虽然忙,但是能为乡亲们赚钱,再累也开心。”
清莲惠餐馆是莲花塘乡村集体公司发展的项目之一。2021年,莲花塘乡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乡10个村经济联合社共同认筹出资500万元,成立西畴县清莲惠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按照“1+10+N”的发展模式抱团发展。
成立之初,公司运营艰难,仅能依靠省地矿局等帮扶单位销售农特产品,吃“政策饭”,发展单一。成立一年来,盈利仅几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用不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也不佳。为增强公司“自我造血”能力,2023年,公司盘活闲置用地,投资170万元实施农特产品产业孵化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建成标准化冷库两间、烘烤生产线两条,实现了八角、稻米、茶叶、糖料等农特产品初加工,打造出土飞鸡、藤茶、玫瑰花茶、红糖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累计实现营业额500余万元,带动1000余名群众及10个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滚动发展积累了“第一桶金”。
尽管如此,业务类型的限制,一度使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受阻。为提高市场化能力,公司逐步拓展餐饮服务、劳务派遣、农资配送、垃圾清运、工程建设等多个业务板块,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短板也逐渐暴露。
“餐馆开起来了,可缺乏人员管理,服务条件、卫生条件都不尽如人意,留不住食客。”回忆起刚刚接手餐馆时的场景,邓兴庆记忆犹新。“那时,乡里聘用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公司总经理统筹运营,各村联合社配合工作,但村委会没有参与感,往往‘置身事外’。”莲花塘乡党委书记王华祥坦言,当时的公司仅靠一两个农经干部身兼多职,几乎只剩一个“外壳”,不单餐馆,许多项目都纷纷出现问题,于是,乡里开始着手推动公司改革。
“乡里不缺能干事的人,关键是要充分调动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和发展动力。”王华祥说,莲花塘乡创新乡村CEO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业务经理责任制”,让全乡10个村党委(总支)书记担任业务经理下场“踢球”,将公司12个业务板块工作一一划分到人,明确项目职责,让村干部主动融入市场经济发展。
“根据今年签订的目标责任书,2024年,餐馆纯利润要达到20万以上,按照现在的营业额,我很有信心。”邓兴庆说,公司实行利润分配模式,让大家干事创业动力十足。按照该模式,项目经理与公司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年度收益目标,公司盈利按比例用于目标绩效考评、公司再发展、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分红、全乡公益事业建设,大大提升了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公司的积极性,各种业态加速落地,集体经济活力倍增。
今年端午节期间,公司农特产品销售额达32.1万元;5月开通垃圾清运业务,为全乡节省垃圾清运费12万元,全年将实现营收60余万元;“莲花公寓”开业十多天,营收3000多元;农资销售配送示范基地开业当天,销售农资产品4000余元……
工作人员在打包农特产品。
“改革运作3个月以来,公司已达到了去年一整年的营业额。”王华祥介绍,目前,强村公司共打造出1个农特产品产业孵化中心、2个幸福平台(“幸福里”和“幸福食堂”)、3条生产线、4个示范基地、12个业务板块。通过一年的实体化发展,莲花塘乡村级集体经济公司营业额实现2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订单种植等方式,直接带动500余名群众及10个村集体增收共计20余万元。
(王世涵 文/图)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