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重读刘超仁的入党申请书
发布时间:2024-07-08 10:12:36
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加油干,把昔日的“口袋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新农村和文明村,他就是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超仁。
重读刘超仁的入党申请书,可以看到字迹有些潦草,正如他当时想加入党组织、要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急迫心情。
1999年,刘超仁从教师岗位退休回到西畴县江龙村老家。江龙村是个缺水少土、条件很差的村子,村民常年过着“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的穷苦日子,是一个拎着口袋四处借粮充饥度日的“口袋村”。当时刘超仁每月的退休金是600多元,而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不到600元。面对父老乡亲的贫困状况,刘超仁想为乡亲们做点事。
“最初我动员群众发展产业,但是很费力,任你苦口婆心,群众就是不愿意,怕东西运不出去、怕没有人买……总的来说,群众还是不信任我,顾虑很多。都说‘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我就想,如果我是党员,大家可能会听我的话。于是,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刘超仁说。
刘超仁在入党申请书里这样写道:“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更加坚定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最崇高的追求。”
刘超仁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年56岁。很多人不解:你一个领着退休金、年近花甲的老人还入党,有什么意思。“我入党不为什么,只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面对大家的不解,刘超仁坚定地说。
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刘超仁首先请来了农技人员咨询论证,得知江龙村的气候适合橘子生长。经过反复动员,一些村民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橘子苗种了下去。3年后,当第一批黄灿灿的“江龙橘”挂满了山坡,来村里买橘子的货车排成长队时,种橘子的村民有的笑了、有的哭了,过怕了穷苦日子的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样一天。
刘超仁(陈明凯 摄)
从2003年开始,江龙村的水果种植面积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并带动周边村寨一起发展水果产业。目前,江龙村种的水果有1100余亩,涵盖椪柑、芦柑、柚子等10个品种,全村水果年收入超700万元。
“现在,只要我走进橘园看着绿油油的果树挂满果子,江龙村面貌焕然一新,我就为临近花甲之年仍坚持入党的选择感到自豪。”刘超仁说。
“如果党组织吸收我为共产党员,我将无比光荣和自豪,我一定用党的纪律严格约束自己,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刘超仁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的对党的承诺。多年以来,刘超仁一直用苦干实干来兑现自己的承诺,让江龙村实现了蝶变,让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江龙村68户289人,人均年收入超过2.68万元。
因为工作成效突出,刘超仁先后被各级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9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刘超仁在第一排和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
对刘超仁而言,这次握手,是对他退休不“褪色”,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过上好日子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并赋予他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力量。
“今年我76岁了,20年前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回到家乡,同乡亲们一道治石漠、战贫困;20年后的今天,我同样选择和乡亲们一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到老、干到老,干出江龙村的新明天!”刘超仁说。
(记者:陈慧 李云淑)
(编辑:李娟 排版:冯明兰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