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西畴县多维联动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发布时间:2024-07-12 15:40:12
近年来,西畴县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抓好“四个融入”,用“西畴精神”教书育人,探索思政“金课”范本。
强化党对思政课的领导,建立起“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教体局全面部署、各学校创新实施”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积极落实县委领导示范带头讲好思政课,县委书记于2022年、2023年先后走进县一中、靖源中学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内涵丰富的思政课。教体局领导班子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上思政课6次。学校书记校长同上一堂思政课20余节。
全县85所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高中阶段开设“思想政治”课,每周4节;义务教育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每周2节。要求思政课教师、历史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并行,形成协同效应,确保上好思政课,开展好德育活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思政课教师学习培训,统一思想。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大会精神;开展校长、书记大比武活动,就学校意识形态、思政课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交流;组织全县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养。
抓实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明德强基。通过教学能手评选、骨干教师认定、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等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学科教师开展赛教活动,积极参与省、州组织的2023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和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整体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缅怀革命英烈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宣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端午节包粽子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举办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等内涵丰富的庆典活动,开展主题升旗仪式、新团员入团仪式、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红色影视欣赏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坚定广大师生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充分利用蚌谷摸石谷、三光石漠化展馆、岩头村“最后一公里”展馆、东升公社等教育基地,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2023年7月3日上午,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文山州分课堂暨七乡红烛大讲堂(第三期)在西畴东升开讲。西畴县教体系统师生代表600余人在西畴东升村文化活动广场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思源实验学校、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成芬、“全国三八红旗手”宗富春、“全国离退休先进个人”刘超仁、县三中、莲花塘中心学校,分别以《燃灯》《“拼命三娘”谢成芬: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干到底!》《我不留下,谁留下》《一心向党,共筑乡村振兴梦》《一封家书》《以德而耕,薪火相传》为题进行现场讲授,以动人的情感和真挚的语言持续深入宣讲西畴人民拼搏奋斗的感人故事,宣传新时代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2023年开展“研学汤谷行”“乡约东升”研学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乡村院坝、名人故居,打造“田间课堂”“院坝课堂”,提升了学生的思政获得感。
从教师主导维度为突破,锻造弘扬传承西畴精神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学生主体维度为突破,教育引导中小学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弘扬西畴精神;从课程提质维度,将西畴精神有效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从实践增效维度,以西畴精神增强思政课教育亲和力感召力。
讲好理论,紧密结合“四史”教育,将西畴精神讲授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科学系统地讲深、讲透、讲好西畴精神的理论内涵。
触动情感,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邀请革命前辈讲述、创排红色文艺作品,以及运用VR、AR等沉浸式虚拟仿真思政教学方法,针对中小学学生学习成长特点,用西畴精神触碰心灵,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联系实际,积极结合国家政策、社会发展、时事热点,挖掘师生身边的鲜活事例,充分凸显西畴精神的时代价值,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来源:西畴县教体局)
(编辑:刘虹 制作: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