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以“文山之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山之变”带来“文山之美”
发布时间:2024-07-13 16:28: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谋划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不断健全完善谋改革、推改革、抓改革、督改革、评改革等工作机制,以“文山之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一批解决体制性深层次障碍的制度化成果加快形成,一批克服机制性重要梗阻问题的重大改革加快突破,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效应加快集聚。如今,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文山经济发展企稳向好、量质齐升,民生福祉大幅改善、普惠各界,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安全稳定,边疆民族地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的制度基础和治理能力更加坚实有力,实现了“文山之变”。全州GDP从2013年的554.13亿元增加到2023年1462.32亿元,年均增长8.8%,增速排全省第2位。人均GDP从2013年的15720元增加到2023年42689元,年均增长9.1%,增速排全省第2位。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31.2%增加至2023年39.7%,年均增加0.8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1080元增加至2023年38989元,年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460元增加至2023年15444元,年均增长11%。
建立健全党的领导机制,成立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设改革办和9个改革专项小组,州、县(市)建立健全改革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牵头抓总、专项小组积极推动、改革办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齐头并进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重大改革事项领衔制,各级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改革、深入基层抓改革、闭环管理抓改革、严肃纪律抓改革,有力推动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改革工作要求在文山落地落实。2014年以来,共召开州委深改委(组)会议42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文件和报告286个,听取有关方面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专题汇报40余次。坚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州委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州委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文山州“十四五”时期重要改革举措分工方案》等“四梁八柱”性的改革规划,研究编制《云南省“3815”战略文山行动规划》,开展《文山2050战略研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指引。
聚焦健全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以破解不同时期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首要任务,通过2015年、2019年、2024年三轮机构改革,调整组建全面深化改革、国安、网信等10余个党委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核心领导地位;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医疗保障局、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实现党政主要机构设置与中央和省保持基本对应,职能上下贯通;进一步理顺和优化党委工作机关、政府工作部门、群团组织、事业单位职责,形成更为完善的体制机制、更为坚实的组织基础、更加有效的工作体系,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群团和社会组织活力得到增强,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地位充分保障、执政基础更加夯实。不断加强和优化各级教育文化、就业收入、医疗卫生、法治建设、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取消、下放一批“含金量”高、社会关注度高的审批事项,建立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做到权力运行“有章可循”。
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关于加快产业培育增强产业支撑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文山州产业强州行动计划》《文山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28条措施》等改革任务449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州县乡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同步设立“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窗口,推进148项“跨省通办”、667项“省内通办”、165项泛珠三角区域“跨省通办”高频事项共享互认。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围绕做好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住铝水、深加工、以铝为基础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发展四个关键,形成以绿色铝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绿色铝产能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成为北铝南移的标志区、全省最大电力负荷中心。围绕打造“世界三七之都”,做好三七种植、加工、交易、品牌、企业上市等文章,形成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围绕打造世界的世外桃源,加快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建成A级景区60个,旅游产业接待人数从2013年830.8万人次增加至2023年4649.0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3年68.31亿元增加至2023年504.7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科技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全州现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3家,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96个。国企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整合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走深走实。全州342户(含子企业)国有企业营业收入60.12亿元,顶梁柱、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不断改革优化民营企业服务流程,建立领导挂钩民营企业工作机制,2023年民营企业达34.0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50.9%提升到2023年的61.9%。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5G网络实现所有县(市)城区、重点企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深度覆盖,乡镇和行政村100%覆盖。建成云南神火铝业和文山铝业5G智能工厂、云南白药文山5G+智慧数字工厂、苗乡公司中药材数字化智慧农业平台等代表性项目,数字赋能园区经济取得实效。
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提升对外合作水平为目标,实施《文山州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文山州加快对接RCEP助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文山州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改革任务86项,对外开放稳步发展。全力拓展对内开放渠道。做好通高速、修铁路、建机场、造码头四件大事,实现县县通高速,沿边铁路文山至蒙自段开工建设、文山至靖西段扎实推进,开通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航线,珠江航运云南富宁港、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稳步推进。先后与红河州和贵州黔西南州、广西百色市建立联络机制,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全力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持续推动口岸建设,边民互市市场电子化结算实现全覆盖,推行“边民+合作社+加工企业”模式,边民互市贸易额由2015年的13.6亿元增加至2023年20.75亿元,年均增长5.4%。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13年17亿元增加至2023年28亿元,年均增长5.1%。全力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实施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大招商项目、“四方联动”、全程代办等机制,组建州招商引资服务中心,设立7个驻外招商机构,开展央企入滇、百家浙企、粤企和金融机构进文山系列活动。11年来累计实施国内合作项目2250个,到位资金4162.2亿余元,年均增长12.7%以上。全力推动电子商务加速发展。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电商线上销售和跨境发展,培育“万名村播”促农增收。2018年实现全州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全覆盖,2023年全州网络零售额完成68.58亿元,跨境电商实现“零突破”。
聚焦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以建设特色农业强州为抓手,实施《文山州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文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山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等改革任务62项,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州65.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8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西畴精神”成为脱贫攻坚精神的代表,砚山县、西畴县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推动12.5万脱贫户和监测户与1315个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抓实农民增收“一口清”,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1542元增加到2023年的17388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获批认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试验站建设全面完成,2023年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1455.71亿元,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717.26万亩。粮食总产量177万吨,实现22连增。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统筹推动农村“一水两污”整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全域绿化美化行动,马关县的“自建委员会”制度、西畴县的“5分钱工程”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
聚焦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关键,实施《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改革任务102项,不断夯实政治文明建设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不断加强。巩固发展壮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成功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在平远片区创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创建,打造“文山民族团结的一个招牌、一面旗帜、一个亮点”。全面实施兴边富民三年行动,全面建成42个“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聚焦织密民生保障制度体系,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推动文山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文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文山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等改革任务323项,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国有文艺院团等改革,相继组建州、县(市)融媒体中心,建成5个事迹陈列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坡芽歌书》两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幸福花山》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圆梦奖”优秀剧目奖、舞台美术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构建以州一中为“龙头”引领县(市)一中改革、县(市)一中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机制,组建文山职业技术学院,推进职教园区一体化办学改革。采取厅州共建文山学院方式进行整体搬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健康文山”建设,健康城市创建连续2年群众满意度全国第一。8县(市)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8县(市)全覆盖,全州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8.07人,保持20年无鼠疫、24年无霍乱、32年无脊髓灰质炎疫情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就业优先政策,202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8.68万人、务工收入469亿元。织密扎牢社保安全网,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268.81万人,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44.57亿元。
聚焦平安文山、法治文山建设,以基层治理一网兜为重点,实施《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法治建设创建平安文山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改革任务282项,不断推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建设。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推出“两法衔接”,司法公开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强边固防建设走在前列。建立党政军警民合力守边关机制,打造“安全稳定+开放有序”的强边固防3.0版。州级和4个县(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县)。基层治理多点开花。以“五个千万”工程推进普法强基落实见效,全州70%行政村实现“零违法”“零上访”“零事故”,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96.74%。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全覆盖,建设一乡镇一泳池104个,设立“少年儿童之家”5170个。推进一约四会、收衣叠被等基层创新,文明乡风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建设“喀斯特绿洲”,以绿美文山建设为依托,实施《文山州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方案》《美丽文山建设》等改革任务137项,城乡人居环境面貌和整体形象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创建取得实效。全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取得实效,坚持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产业发展相结合,创造了“六子登科”的世界石漠化治理经验。截至2023年底,全州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46.97万亩,完成营造林877.68万亩。蓝天碧水净土保护取得实效。率先在全国探索矿产资源三维可视化综合监管平台,率先在全省建立部门协同共治共管施工扬尘环境保护税机制,全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9.8%。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和林长制,27个国控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绿美建设一直抓取得实效。深入开展“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和“一人十树、一村万树”工程,在全省率先评选县(市)树、花,全面动员、全员动手、全域推进1.36万个绿美村庄建设。
聚焦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核心,实施《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十九条措施》《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细则》《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意见〉任务清单》等141项改革任务,逐步建立起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全州上下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文山见行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创新开办“文山大讲堂”21期13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入“边境最前沿、大山最深处、寻常百姓家”。基层党建亮点纷呈。深化“国门党建”,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强起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州战略,创新搭建“农村党员实训户”5.0版平台。在全省率先出台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办法、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及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六条措施,建立“顶格严管”“顶格厚爱”干部机制,全州人才总量达37.77万人。以“文山之干”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弘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常态化开展“文山之干·书记大擂台”,实行工作做得好坐着发言、工作靠后的站着发言等激励鞭策机制,全州上下比学赶超、狠抓落实、争先进位的氛围日益浓厚。
聚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文山行动为支撑,实施《关于深化文山州纪委州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关于文山州贯彻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意见的工作措施》《文山州实行每月“零提示”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办法》等改革任务95项,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保障。探索对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每月“零提示”制度和“一把手”勤政廉政监督预警工作办法,全覆盖开展全州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其家属警示教育,紧盯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及扶贫、粮食、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贪腐案件,发现一起打击一起。11年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19812件次,处置问题线索13448件,立案审查调查801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271人。
(记者:颜宏幸 苏宁 图片来源:熊平祥、 文山发布网)
(编辑:董飞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