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大理洱源:绿色“小青果”变致富“金果果”

发布时间:2024-07-18 09:26:50  

每年5月至6月,被誉为“中国梅子之乡”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迎来梅子成熟季。走进洱源县,绿意盎然的青梅树成林,青翠的青梅缀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鲜艳欲滴。

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作为青梅的摇篮,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梅树。洱源县是全省唯一的省级果梅基地,也是全国100个“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唯一的果梅基地示范县,“洱源梅子”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洱源雕梅”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洱源梅子”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已经被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3年,我家一共卖出了10000多斤梅果,洱源青梅不仅从我们小小的村庄销往全国,有的甚至卖到国外去。” 作为土生土长的洱源人,毛建桃说起种梅、养梅的经历时,感慨道,梅子种植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昔日的“小青果”变成我们致富的“金果果”。

近年来,洱源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梅子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10万余亩。随着全省唯一的省级果梅基地落地洱源,梅果产业成为该县的主导产业。洱源青梅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梅”产品和“梅”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洱源梅果系列产品不但在省内销售,还通过企业收购和电商渠道将产品销往重庆、上海、广州、福建、湖南、湖北等地。

我国青梅酒头部品牌梅见为了寻找酿造青梅酒的优质原材料,深入全国核心青梅产区进行考察调研,探寻了上百个乡镇,最终,梅见在云南洱源寻找到了适合酿酒的青梅品种之一——照水梅。

“梅见去年从云南产区采收800吨左右的照水梅。” 梅见洱源青梅种植基地负责人刘成介绍,洱源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出产的青梅酸度高、个头饱满,酿出来的青梅酒风味更浓郁、味道较好。

据了解,如今梅见系列产品不仅畅销法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全球19个国家,更在世界餐桌上赢得了赞誉。云南洱源梅果也借着品牌的力量将云南风味带到世界各地。洱源青梅风味“走出去”,也让更多且更好的种植技术和采摘方法“走进来”。在刘成看来,梅见青梅种植基地落地洱源,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农户收入,也带来了梅果现代化科学种植和管理方面的技术革新。

从传统的“竹竿敲打”到精细的“手工采摘”,这是梅见给洱源梅农带来的一次深刻影响。刘成介绍,尽管手工采摘的人力成本是竹竿敲打的两倍,但梅见仍然坚持手工采摘,关键点在于梅果成熟率和完整率,成熟度越高,果实呈香呈味物质更加丰富,但会具有更高破损、内部变质的风险,竿打带伤的青梅易被杂菌感染和氧化,散发出腐烂的味道是无法用于酿酒。

手工采摘不仅能保证青梅品质,还能让青梅在市场上获得更高价格以毛建桃为代表的梅农,成为了这一变革中的关键角色。他们负责手工采摘,是确保青梅品质的第一道关卡,提升优质梅果的筛选,淘汰烂果、坏果、斑点果。毛建桃说:“这些高标准的品质要求,让我们洱源青梅成为了优质梅果产业的代表。”刘成也表示,通过引导梅农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不仅能保证青梅的品质,还能让洱源青梅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价格,实现双赢。

“以前,村子里的梅树都处在自然生长状态,导致采摘难度增加。如今,在专业化技术指导下家家户户学会了对梅树进行矮化增产改良,通过管道灌溉、喷灌节水等方式精细化管理梅园。”与毛建桃一样,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的助推下,洱源梅果种植农户也完成了从竹竿敲打到人工采摘的转变,有效提升了梅果品质。

如今的洱源,梅果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一颗颗青翠的“小果子”正在让果农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甜起来。

(来源:云新闻)

(编辑:谢思思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