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7-22 17:13:40
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走深走实
奋力谱写民主法治文山建设新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州聚焦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题,稳步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用民主凝聚奋进力量,全面激发制度活力,不断提升民主政治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夯实政治文明建设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颁布的统战工作条例等统一战线党内法规和系列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统战领域制度体系,完善州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则,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与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沟通联系、谈心谈话制度,有形有感有效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将各界代表人士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契机,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汇聚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的智慧和力量。全州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
创新构建组织体系、宣传体系、质量体系,设立立法联系点、成立立法委员会、制定立法评估办法、出台加强立法意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全州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法治保障。11年来,依法制定和修订适应文山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急需的条例18部,清理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20件。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动地方性立法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工作的决定》《关于建立“人大+”联动监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改革创新举措,开展一系列专题询问、质询监督,切实增强监督的刚性和质效。创新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双联”工作机制,始终做到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创新建立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深化实践“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四单”贯通模式,率先在全省实现州、县(市)、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全覆盖。率先在砚山县江那、平远镇创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单元,探索形成“建好载体夯底子、联系群众收点子、人大代表开方子、职能部门接单子、社会评价定调子”的“五子登科”工作模式,发挥“小单元”撬动“大民主”作用。
不断完善和规范政党协商工作,采取会议、约谈、书面等协商形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共有400余人次参与了40余场(项)的协商事项。按照“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参政议政模式,加大对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调研力度,政党协商程序不断规范、质量不断提高、效能不断提升。健全完善政协履职制度机制,持续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构建以全体会议协商为龙头,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民主评议、视察监督为支撑,提案协商、跨区域协商、基层协商、远程协商为补充的协商议政新格局。文山州“委员圆桌”协商品牌、“老山精神”系列文史资料入列全省政协系统基层履职创新典型案例,“院坝协商”经验做法在全国政协专题培训班上作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一清单、三见面、全闭环”工作法助推提案办理提质增效,紧跟核心、围绕中心、贴近民心、凝聚人心、坚定信心“五心政协”建设引领文山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迈入全省政协系统的第一方阵。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全州综合考评重要指标,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考核内容,纳入政治考察、政治巡察、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及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擦亮“融媒体+民族团结”宣传品牌,有效促进“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的理念成为各族群众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坚决贯彻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求,宗教活动场所主动将“爱党爱国爱教”“四个离不开”“一心向党”等镌刻在内,“五进”宗教活动场所成为全省示范。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十创”工作,着力打造“四个联盟”“三个示范带”“一条走廊”,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共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6个、示范单位7个、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8个、示范单位366个、教育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个。统筹整合13.2亿元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1026个,把边境村寨建设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深入实施示范区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511个,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项目,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以“战役”形式高位推动依法治州各项工作,制定《法治文山建设规划(2021—2025年)》《文山州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文山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实施方案》,顺利完成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中期评估工作。压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细化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重点内容指引清单,组织开展现场述法,规范书面述法。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渠道,全面推广公证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最多跑一次”。深化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协作配合,对全州2019年至2022年的962件行政执法案件进行复盘清理,共梳理出153条问题线索移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将引导民风民俗、提升村容村貌等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中来,强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居)民会议表决等重点关键程序,及修订程序合法性、内容规范性的指导,确保村规民约接地气、贴实际、易操作。在制定村规民约时,除常见的村容村貌、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内容外,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作相关规定,细化村组“生态绿化”等条款,通过正面激励、反面鞭策,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成立村规民约执行委员会,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强化村规民约的遵守和落实。目前,全州1016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覆盖率达100%。
(来源:州委民主法制领域专项改革小组)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