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关爱“一老一小”】文山州:用心用情托起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4-07-25 17:12:45
用心用情托起稳稳的幸福
——文山州纵深推进“一老一小”工作综述
“陆大爷,昨晚睡得好吗?这几天温差大,注意加减衣服。”“李大妈,今早的降压药吃了吗?”在广南县坝美镇中心敬老院,院长黄佳豪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巡逻”。这虽然是一家乡镇敬老院,却更像一个特色农业庄园——蔬菜长势喜人,鸡鸭成群。这里的老人干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领取奖金,其乐无穷。
文山市新平街道大沟绞社区的“儿童之家”里,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如何防溺水等安全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一老一小”工作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解决最困难人群的困难事,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做好“一老一小”这两个特殊群体的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我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像抓脱贫一样抓“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攻坚破题,推动全州“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点面发力、纵深发展,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保障。
构建“一老一小”服务关爱新格局
老人和孩子们的幸福,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养老、托育服务怎么能实现更充分、更有效的供给?对此,州委、州政府贯彻落实关于“一老一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布局,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联动成立了州、县“一老一小”工作专班,由一名政协副主席兼任专班长,发挥综合协调、调查研究、督促落实作用,协调推动决策部署、重点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明确1名分管负责同志和1名具体负责人,按照职责落实“一老一小”工作。
机制推动。在104个乡镇建立儿童督导员队伍,1016个村(社区)配备妇联主席(儿童主任),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四个一”、乡镇(街道)社工站“三项服务”、乡村学校“七个一”、村(社区)儿童主任“五个一”关爱服务机制,确保“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一竿子插到底、落到人。同时,相继出台了防学生溺水六条措施、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管理九条措施、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和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
以“小切口”推动“一老一小” 关爱服务有感有形有效
“一老一小”皆大事,这是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兜底对象和服务群体。这项工作点多面广,需倾注真情关爱,集聚人财物力,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我州围绕国家、省“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重点任务和州十条措施,坚持从小切口入手,探索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关爱服务举措。
建设“少年儿童之家”。充分利用村活动室、学校、幼儿园、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在所有行政村建设了“少年儿童之家”。州委领导带头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整合家长、老师、驻村工作队员、专业社工、志愿者、“五老”、片区民警等,通过家访走访、结对关爱、夏令营、研学活动等形式,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村(社区)组织开展活动,2023年以来,周末、寒暑假累计有70余万人次参加“少年儿童之家”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西部之窗协会“民族寻根·同心筑梦”云南支教团12名志愿者到富宁县城安康社区和归巢镇“少年儿童之家”开展夏令营支教活动,本地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也纷纷加入进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聆杉实践队在砚山县八嘎乡凹嘎村举行为期20天的“烛光夏令营”公益支教志愿服务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建设“一乡(镇)一游泳池”。为了抓好防学生溺水工作,我州出台了防学生溺水六条措施,严禁18岁以下学生(幼儿)下水游泳,但堵不如疏,为了既防住学生溺水事件,又能够让学生有安全游泳的场所,我州筹资2796万元,在104个乡镇中学或完小全覆盖建设游泳池,组织635名乡镇教师参加游泳教练员技能培训并实现持证上岗,14万名农村学生实现了安全游泳。砚山县盘龙乡新民小学试点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教学,学生游泳普及率达98.59%,已有286名学生学会自由泳,163名学生掌握蛙泳技能。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团州委、州教体局牵头,其他群团组织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发力,募集公益资金6500万元,在509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了“希望澡堂”,由学校团组织和少先队进行管理,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学生洗澡难题,惠及近29万农村学生。
推动社工组织专业化服务。建成社会工作站108个、配备专兼职社工417人,招募26个社会组织和210名暑期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累计服务儿童5.2万人次,“一老一小”专业化关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协调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麻栗坡县乡镇实施10个“幻方童伴妈妈”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监护照料、心理健康、人身安全、教育成长等全方位关心关爱。
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在全州乡镇以上学校全覆盖建立708个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976人,对小学高年级以上12.8万名学生全覆盖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针对重点群体实行“一生一档”“一生一策”管理。广南县在515所学校全覆盖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提供一个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想法的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情感、矛盾等方面的诉求和困惑,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今年1至6月,全县通过这一平台共疏通902件萌芽状态下的学生情绪“堵点”。
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全覆盖。州级领导带头,结合乡村振兴挂联工作,结对关爱2户困境儿童家庭,不增加基层负担,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中小学教师,分片负责,抓好控辍保学、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职业教育宣传和假期托管服务等工作,带动州县乡党政机关4.3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关爱5.2万名困境儿童,4.67万名教师全覆盖结对关爱在校留守儿童,寒暑假每年开展2次以上走访家访、了解实情,力所能及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抓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围绕“五个老有”目标,建立2.5万名农村留守老人台账,对农村留守老人开展全覆盖探访,列出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行、助购、助学、助乐、助聊“十助”服务清单,针对不同需求为留守老人提供精准服务。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100%有人监护联络,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特困老人实行100%供养。广南县坝美镇推出试吃试住,坝美中心敬老院入住率长期保持90%以上。
此外,我州还开展了制定《自治州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一图一表”水域管控、暑期防溺水督导等工作,开展文山“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行”研学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组织54名留守儿童远赴上海与父母团聚,面对面实现了亲情交流,也在孩子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州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的氛围日益浓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把“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纳入村规民约管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老一小” 的点滴小事就是我们的心头大事逐步成为全州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全州有5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文山市被命名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城市”,西畴县兴街镇东升公社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成为文山州首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各项关爱服务措施的推进落实,促进了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2022、2023年学生溺水死亡人数连续两年下降70%以上降到个位数,有4个县实现学生溺水“零”死亡、2个县个人极端事件“零”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州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同比下降64%,未成年人被侵害人数同比下降42.9%。抓教育促发展的劲头越来越强劲。树牢“文山的发展,近期、中期、远期都要靠教育”的理念,确立了“教育兴州”战略,把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作为抓教育的核心,州县党政一把手抓一中改革和职业教育,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抓乡镇中学发展,通过抓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问题,教育水平提升成为近几年最亮的成绩。去年高考一本率实现翻番(从2022年的9.2%提升至18.4%),今年高考一本率持续提升(20.05%),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加强招生、报名、入学、上学、就业创业等全过程、全链条跟踪式服务保障,文山职业学院成立并实现招生,职教学生同比增加6808人,做到职教一人、巩固一家。
下一步,我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的要求,坚持把“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落实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两个三年行动,让文山越来越好,让文山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和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记者:苏宁)
(编辑:周秋 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