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广南:“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4-07-29 10:18:28  

农历六月初六,广南县者太乡未哪基村小组的男女老少们,正在清脆悦耳的《两步弦》《三步弦》伴奏下,跳起左脚舞,轻快的步伐和洋溢的笑脸交织出一幅美好温馨的画面。

未哪基村小组60户275人均为彝族僰人支系,20世纪40年代自丘北县搬迁至广南县。2016年该村因地质灾害隐患,在村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整村搬迁。多年来,村民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不仅“搬”出了穷窝,更“搬”出了幸福生活。

美好生活从“迁居”到“安居”开始

走进54岁的顾友方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地板和堆放整齐的粮食,家中各类家具陈设摆放都透露着这个小家的温馨与舒适。谈及搬迁后的变化,顾友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搬迁以前我们住的都是木房,楼上又住人又堆放粮食,楼下养牲口家禽,一到雨季粮食时常会发霉。搬过来后住上了小洋楼,房前屋后有花有草,路面干净整洁,以前都不敢想象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咧。”

未哪基村的变化,是广南县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缩影。

“在绿美乡村建设的契机下,未哪基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花,并且将垃圾处理、绿化管护、门前‘三包’等纳入村规民约,村内垃圾实现一体化转运,在村民的努力下,该村被评为文山州绿美村庄。”者太村党总支书记李莉芝说。现在的未哪基村家家户户讲卫生,人人都是保洁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增收致富从“小家”向“大家”延伸

未哪基村旧址复垦的70亩土地上,青葱碧绿的长冲梨树上已经挂满果实。2021年,村民们通过“产业项目扶持+投工投劳”的方式,在复垦的旧屋基上种植了1500余棵长冲梨,把荒废的宅基地变成了村集体的产业基地。“搬过来以后我们想着这么一片土地不能荒废了,就按照每家原来的屋基面积把地和种植的梨树分到户进行管理,每年各家把卖梨子收益的10%交到村小组作为集体经济收益,用于村内卫生管理、资助困难学生等公益事业。”村小组长顾开强介绍,根据目前的挂果情况,预计能有1.2万元左右的村集体收入。

除了种植长冲梨获得收益,未哪基村村民们已有的1200余亩茶叶、300余亩油茶、400余亩油桐、2500余亩杉木、200余亩八角等每年能帮助他们实现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

多彩生活从“团聚”到“团结”传递

农闲时节的未哪基村,村民们三两结伴,有的在村头活动广场锻炼,有的在家门口对坐弹三弦,脸上的笑容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村民们早早起来,家家户户杀鸡宰鸭、扫地净家,经过简单的祭祀仪式后,村民们便聚到活动广场“跳弦子”,各家各户端出荞麦粑粑、坨坨肉等各种美食摆起长街宴,等待远方的客人到来。“这天是我们村子最为热闹和隆重的一天,我们会邀请周边各族群众一起参与进来,大家围在一起跳着弦子舞,举行祭山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也是我们表达内心欢愉和对美好生活愿景的一种方式。”村民顾友兵介绍。

“者太乡有汉、壮、苗、瑶、彝5种民族,六月初六这天,未哪基村周边村寨的各族同胞都会带着自己最精彩的节目去表演,大家载歌载舞,促进了各民族同胞间的文化交流。”乡党委书记陆江说。

一排排红墙碧瓦的民居、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叶、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朵、一声声清脆动听的三弦,见证了僰人村寨的发展变迁,在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他们为自己“搬”出了幸福生活!

(黄鹏  皇甫石发)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