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7-29 16:41:06
用好改革关键招
奋力谱写高质量“强州府”新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深改委决策部署,坚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一大批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开创了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
的集中统一领导
11年来,文山市始终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总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设市委改革办和9个改革专项小组。出台《市委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市委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重要改革文件,连续10年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台账任务,分领域细化明确各年度改革任务和责任主体,落实重大改革事项领衔制度,各项任务压茬推进、按时办结。坚持把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州委深改委会议精神作为市委深改委会议的“第一议题”,共召开市委深改委(组)会议27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文件和报告139个。建立健全“两规则一细则”、信息、督察、考评、宣传工作机制,获得国家、省级改革试点授权39项,以小切口谋划推进自主改革创新事项29项,编辑上报各领域改革经验信息177期,全链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以改革强动能
有力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1年来,文山市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经济发展动能,奋力实施“强州府”行动,聚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壮大“三大经济”,抓实绿色铝、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改革,完善集三七标准化生产、产地加工、市场流通、科研开发、行业管理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文山三七上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被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中药材)繁育基地。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推行“办不了”署名回告单、驻企服务员和行政审批部门向招商引资企业述职制度,率先全省开设招商营商接诊大厅,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均达100%,“跨省通办”事项97项,市场主体总数85121户。实施两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组建文山七都建发公司,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完成文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构搭建和实体化运行,与上海苏河湾集团实现园区共建,全面实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深化税收征管体制、财税金融等改革,财税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获“优秀”等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扛实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12项“国字头”称号。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取得实效,被评为“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顺利实现贫困县摘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创新推行农村工作“六件套”,城乡协调发展潜力不断释放。11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93.9亿元,由2013年的160.5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3.9元,年均增长8.8%,先后获评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以改革惠民生
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11年来,文山市坚持把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率先在全州开展城管革命“十大工程”,一体推进“七城创建”,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城市秩序、文明风貌等各领域突出问题得到全面整改提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等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首创文山本土红色话剧《指路碑》,建成洒戛竜红色教育基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以市一中为引领的基础教育发展机制,全面实行“双减”、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和义务教育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工作成效明显,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分级诊疗、城乡医保按人头打包付费等工作深入开展,国家DIP支付方式改革提前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文山市获评全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市。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省级“文山三七产业工”劳务品牌创建,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深化平安文山建设,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全省首创“开门大接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聚焦全域推进绿美文山建设,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快盘龙河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
以改革提质效
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强有力
11年来,文山市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管党治党能力全面提升,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强有力。顺利完成党政机构改革,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作用,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统一战线、民族团结推进有序,党的领导机制更加健全。持续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探索推进编外人员、“机构联盟”改革,各领域党建质效全面提升。健全“党建+网格”体系,实现以党建引领赋能“小网格”管理,基层治理效能大幅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州实施办法,坚决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减负。建成文山市廉洁文化馆,“一把手”廉政教育实现全覆盖。系统推进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探索“蹲点式”调研、“挂单督办”“派单督办”等制度,实现派驻监督全覆盖,巡察向村(社区)党组织延伸工作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改革无止境,砥砺再出发。文山市将加快解放思想,持续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度谋划和推动改革集成攻坚,完善协同高效工作推进体系,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全面开创改革工作新局面,努力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文山注入新动能、贡献新力量。
(来源:文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编辑:刘虹 制作: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