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丨广南县:幸福下木记的“牛”生活
发布时间:2024-08-01 16:37:50
从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牛致富村,文山州广南县南屏镇下木记村群众通过政策扶持,自主发展,绘制了一幅养牛增收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盛夏7月,走进南屏镇下木记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独具民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村里,随处可见的小景观美丽别致。来到村民熊开银的牛场,哞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正在忙碌的熊开银告诉记者,今天镇里组织高峰牛选美比赛,因此,他精选了一头公牛和一头母牛去参赛,希望能取得个好名次。
南屏镇下木记村,属汉苗杂居村,位于南屏镇东部,共有耕地546.95亩,全村有58户329人。“路不通,村里又脏又烂。”说起过去的下木记村,熊开银感慨地回忆道。
为彻底撕掉村内“脏、乱、差”标签,自2022年7月实施绿美建设以来,下木记村坚持“民主自治、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自发组成家园共建委员会,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将“民族团结+绿美+自治”有效结合,齐抓共管,制定落实“门前三包”“红黑榜”制度,实行卫生分级分管包干,实现垃圾清运一体化治理,做深做实人居环境整治“后半篇”文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南屏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的扶持下,该村还先后争取插花安置、美丽乡村、省级重点村、旅游特色村、省级规划示范村、红色幸福家园、产业道路等项目,让具有苗族特色的粉红色小洋楼取代了往日破旧的土墙房,村内凸凹不平的泥土路变成了光滑平整的水泥路,昔日贫困的木记村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村”。
村内设施好是基础,钱袋子鼓起来则是关键。作为村小组组长的熊开银介绍道,过去,家家户户都依靠务工来维持生活,但对于年纪大的村民来说,外出务工这条路已经行不通,怎么破题?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放弃外出务工挣钱的念头,在家发展起了高峰牛养殖。
“2016年建厂,2017年开始养殖,刚刚开始只有50多头高峰牛。”短短7年时间,熊开银的高峰牛养殖规模翻了6倍,“头几年由于牛小,不能卖,没有收入,从2020年开始就有收入了,平均每年出栏30多头,可以达到60、70万元,今年年初时候存栏最多,达到336头,前两个月卖了100多头,现在存栏有180多头。”
养殖规模从小变大,村里的群众也在熊开银的示范带动下,看到了高峰牛养殖的好“钱”景,纷纷加入到养殖的队伍中来。结合村情实际,下木记村成立了木记苗岭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规模养殖+农户散养“两条腿走路”,积极搭建销售渠道和服务平台,激发农户养牛的积极性,提高村民养殖水平和致富能力。截至目前,下木记村共有养牛户15户,高峰牛年存栏量达356头,超过了村里的总人口。“随着村里的养殖户越来越多,高峰牛养殖已经成为了下木记村增收的一个主导产业。”熊开银说。
2024年,南屏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木记村启动“三千三万”工程,即:党建引领万名群众种万米绿带,育千亩草场养千头牛,带动千户增收万元。发动干部群众在村组道路两旁栽种饲草近5公里,培育草场40余亩,预计每年可供应150余吨饲草,着力解决群众养牛“后顾之忧”,下木记村群众日子越过越“牛”。
(广南县融媒体记者:余永兴、农明秀、陆永刚)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