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低进高出”办学有佳绩,这个学校怎么做到?
发布时间:2024-08-06 11:09:51 阅读 8460
近年来,砚山润泽高级中学坚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同频共振、协同发力,不以入口定出口,众多入学成绩平平的学生跨入国家重点大学,取得了“低进高出”办学佳绩,值得学习借鉴。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砚山县2019年兴建砚山实验中学,2020年引进建水实验中学(建水润泽高级中学)招生办学。4年来,砚山润泽高级中学平稳起步、稳健运行,坚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创造出“低进高出”办学佳绩,成为家门口人民满意的学校。
砚山润泽高级中学施行“德育立校、教研兴校”方略,不以入口定出口,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通过养成教育、挫折教育、励志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特色思政培本固元,通过“6+1”高效课堂模式提质增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获得最大限度提升发展,众多入学成绩平平的学生跨入国家重点大学。2020届录取学生中考平均分475.6分,2023年高考首战告捷,一本上线率57.93%(599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347人),文、理科最高分631分、668分,600分以上人数(49人)占全县总数的92.5%、占全州总数(204人)的24.02%;2021届录取学生中考平均分468.9分,2024年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率59.7%(746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445人),囊括文山州文理科状元(文、理科最高分679分、689分),600分以上人数(111人)占全县总数的95.7%、占全州总数(407人)的27.27%。
砚山润泽高级中学坚持“立德树人、胸怀未来”办学理念,延续建水润泽高级中学集团化办学模式,着力构建现代化稳定的教育管理体系,不管学校领导班子如何更替,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不变,低进高出、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不变。
稳定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同一层次班级教学模式、教学进度、教辅资料、检测作业全部遵照集团研究设计的模式,不允许各任课老师额外增加教学环节、内容或私发资料和作业,不允许超进度、沓进度教学,所有作业设计、监测练习、月考试卷等均由学校校本教研得来。
稳定的思政教育模式。着力构建“全员思政”“全科思政”“全程思政”教育格局,每班配备3名性格温和、作风细致、思想正派的老师担任班主任,选聘党员同志担任班级德育辅导员,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全学科融入思政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全过程贯穿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稳定的教学备课模式。实行个人初备、集体研备、个人复备的“两备一研”备课机制。教师个人初备要整体把握教学结构、重点、难点和课时分配、单元过关检测,做到“三透”“四精”“两案”;集体研备坚持备课组每位成员都有建设性发言、每个教案和学案都要修改、每次讨论都有价值的原则,发挥所有老师的聪明才智,每次备课时间不少于40分钟,做到“四定”“五备”“六统一”“一检查”,实现对教学案、导学案的最优化;教师在集体研备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实际适当调整导学案,形成成熟的个人复备方案,才能进课堂上课。
稳定的高效课堂模式。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以学生自学为起点,以小组合作为基础,以活动展学为重点,实行由“导、思、议、展、评、检”+“练”七个环节组成的“6+1”课堂模式,推动教师角色从讲师到导师、教学方法从主讲到主导、备课方式从教案到学案、评课视角从评教到评学、教研重心从研教到研学的“五个转变”,实现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法、学得有效。
砚山润泽高级中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均由建水润泽高级中学派驻,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985和211高校,着力打造英才云集、名师荟萃的教师团队,“用学霸教学霸”,为“低进高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练内功”,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度。以“两备一研”为抓手,开展岗位练兵、比赛研讨、精品示范等校本教研,不断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注重班主任管理水平提升,每周定期开展班级管理业务培训,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
“去杂务”,提升教师工作专注度。日常事务工作全部由学校招聘的文员处理,教师只承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关的工作,一切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教师均不参与,能够把老师的精力尽可能多地汇聚到教学教研上,杜绝内耗、内卷,让教师静得下心育人。
“重奖罚”,提升教师育人专心度。坚持结果导向,每月举行德育教学表彰大会,对月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优秀备课组或学科负责人、教学成绩特殊贡献学科组进行表彰,教师工资、绩效与教学成绩挂钩,做到奖罚分明,有效激发教师专心教学,争创佳绩。
砚山润泽高级中学秉持“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落实“尊重、关心、帮助、服务”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生活自律、学习自主、思想自强。
提升学习专注力。学生学习全部在教室里完成,不能带书到操场、宿舍、食堂等教室以外的地方学习。高一新生入学都要组织开展专注力适应性训练,帮助新生解决思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注力,确保学习时心无旁骛,休息时身心放松。学校老师说:“孩子上课时候都是专心致志,不会东张西望,有人进去听课也不会影响到学生。”训练营还教会新生如何在学校里独立自主地生活,帮助其尽快融入学习生活。
提升学习感染力。班主任负责督促学生的生活起居、学习辅导和操行考评,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制、自立、自强品质。班级德育辅导员做好与学生的交心谈心,尤其是特殊家庭学生的谈心,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抓好学习。优秀学生周思彤说:“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尊重、关心和帮助,在我的成绩不理想,情绪陷入低谷时,是老师们及时发现并给予我肯定,让我能够重拾信心与勇气,在高三的备考生活中迎接压力与挑战。”
提升学习通透力。学校根据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每个层次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反馈,确保同一班级的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相对统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问题。学校倡导“不放弃任何一个想读书的孩子”,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纠偏,针对个性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确保学生人人过关,人人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提升学习战斗力。对学生实行“小步快走”“减量提质”的教育模式,不管是“6+1”高效课堂,还是练习作业,都是“压总量、控时间”,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保障学生体育锻炼和每天8小时的休息时间,不打“疲劳战”。有转学的学生反馈:“到砚山润泽高级中学上学后,每天可以晚上11点就睡觉,第二天还有1小时的午休时间,终于不再那么卷、那么累,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了。”
提升学习创造力。学校既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又重视体育、音乐、美术等体育、美育课程教学,每周安排专门的学习、训练时间,孩子有了固定的身体锻炼时间,还可以自己选择吉他、口琴等音乐或美术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感悟体育与艺术魅力,愉悦身心、健全人格。
聚焦笃行立人,不断提高家长家庭教育和参与水平,着力构建同向、公开、顺畅、科学的家校共育机制。
“重培训”,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化。在家庭中笃行学校教育理念,组建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教授家长教育技巧、交流法宝,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分享,共同呵护孩子自然本真,共同促进孩子成长成才,形成教育合力。
“勤沟通”,推动家校共育常态化。采取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形式多渠道、立体化与家长保持经常性对接,适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状态,交流教育策略,让家长看得见孩子成长,并全力关心、支持孩子的成长。
“强公开”,推动办学行为阳光化。组建“砚山实验中学”“砚山润泽高级中学”两个微信公众号,适时发布学校动态信息,规范收费、教学、考试、成绩公布等办学行为,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
砚山润泽高级中学在全州高中教育矩阵中异军突起,成为支撑全州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其背后是集团规范办学的加持,是教师高效课堂的成就,是学生渴望成长的勤奋,是家庭学校协同的合力。砚山润泽高级中学的办学实践,给予我州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条启示和建议:
抓教育集团化,推动学校专致于办学育人。砚山润泽高级中学使用的是建水实验中学治校模式、教育模式,依托的是建水实验中学教师资源、教辅资源,实现整个教育集团管理统一模式、教学统一节奏、质量统一提升,塑造了“低进高出”的教学品牌。经验表明:集团化办学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把控和提升,减少“内卷”“内耗”,实现教学活动的最大化。建议:在深入学习借鉴砚山润泽高级中学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一中”改革,探索依托州一中开展“集团化”办学,由州一中牵头组织全州公立高中优秀教研力量,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在全州公立中学推广使用。实行全州公立高中全部使用州一中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实现公立高中教学水平全部达到州一中标准,各县(市)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州一中水平的高质量教育。
抓教学专业化,推动教师专致于教研教学。砚山润泽高级中学抓教师培训、抓教学管理、抓后勤服务,一切工作围绕“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条主线,教学以外的事务一律删繁就简,真正让教师静心育人,并以绩效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有效锻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经验表明:想方设法提高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并完善绩效奖惩激励机制,切实为教师“减负”,让教师安心教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议:依托推进“一中”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培训和考核激励办法,深化“社会事务进校园”整治行动,通过购买服务加大工勤和教学辅助人员配比,想方设法为教师“做减法”,让教师专致于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抓办学精细化,推动学生专致于读书学习。砚山润泽高级中学从细节抓起,从早操、早读到上课、作业,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一日作息安排紧凑不紧张,让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从讨论、运动到吃饭、休息,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指向同一个目标: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经验表明:专注力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对学生衣食住行、听说读写、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让学生养成高品质的专注力,才能形成潜心学习的学习力,从而实现成绩质的飞跃。建议:研究提升学生专注力和自主学习生活能力的办法,制作训练教程,并组建专业的训练团队,结合全州高一新生军训活动,融合开展高中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对高中阶段学习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自律、自主、自强的学习能力;科学研究高中阶段的课程安排,统筹文化学习、身体锻炼、艺术培养和休息放松,推动课堂高效、教学提质,实现学生综合发展;健全完善班级辅导员制度,关注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每个学生每个时刻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抓好学习。
抓共育规范化,推动家长专致于协同育人。砚山润泽高级中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家长培训,规范收费、教学、考试、成绩公布等办学行为,采取周测、月考和分层教学等具体措施,让家长看得见孩子成长变化,从而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经验表明:“家长培训”让家长学到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目标可量化”让人们有期待、有向往,“事项公开”让大家觉得公道、公平,“公众参与”让人觉得放心、安心,从而实现家校“同频共振”抓孩子教育。建议:探索组建覆盖全年龄段的全州性家长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教授家长子女教育和沟通的技巧、经验,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教育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有效解决家长不懂与孩子沟通、不会教育孩子的问题,为孩子上好家庭“第一课堂”;健全完善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状态,共同研讨孩子教育方案,保持家庭教育随时“在线”,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来源:文山州政府研究室、砚山县政府研究室)
(编辑:周秋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