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故事丨李金辉:“土专家”变“高级师”

发布时间:2024-08-09 11:07:45  

今年年初,富宁县发文认定2023年“富州人才”培育专项人员名单,来自洞波瑶族乡里那行政村渭基村小组的村民李金辉成功入选,成为全县唯一的八角种植和管理类高级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李金辉对八角种植有着深厚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这个“高级师”是从“土专家”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治好“一场病” 学得一身技

渭基村是一个瑶族村落。大山深处,一株有着250多年树龄的“八角王”,见证了瑶家人种植八角的历史。

长期以来,不施肥、不打药、不断尖……“靠天吃饭”的“放养式”种植模式并没有给八角种植户带来稳定的收益。特别是2010年以来,渭基村上千亩的八角林陆续染上炭疽病,出现掉叶子、不开花、不挂果等症状,最后成片枯死,种植户损失惨重。“这棵1767年栽种的富宁县树龄最老的八角树被称为‘八角王’,是当时受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叶子几乎都掉光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尽快找到治病办法。”李金辉回忆起“八角王”遭遇病害时心情十分沉重。

“八角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作为一村之长,我必须担起责任,一定要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李金辉说,当时他还是渭基村小组组长,下定决心后,就自掏腰包踏上了为八角治病的“寻医求学”之路。几年间,他跑遍了滇桂两省区的八角主产区,饱尝了“拜师学艺”的艰辛,不仅学习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也学习了嫁接、断尖等技术。

2019年,在富宁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渭基村被列入八角种植示范点,在县林草局八角研究所技术员的指导下,先后在渭基村举办4期八角种植技术培训,并积极开展八角低产林改造和病虫害防治综合治理,全村2300多亩八角林施上掺混肥。2020年,又给全村的八角林全覆盖打了吊袋。经过系统、科学的管护,渭基村的八角炭疽病防治效果显著。尤其是已经濒临死亡的“八角王”,通过“医治”后又重新开花结果,到2022年,“八角王”单株产量高达453市斤。

李金辉的脸上满是笑容。

上好一堂课 铺就一条路

李金辉帮助群众治疗八角炭疽病的事迹迅速在当地传播,还吸引不少八角种植户到他家“登门拜访”。

“一人富不叫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种植八角是老百姓的重要致富路,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李金辉如是说。

如今,经常有种植户到李金辉家中“求学”,少则十来人多则几十人。李金辉还将自家的八角林设为“教学基地”,手把手免费为种植户进行教学。“李老师的八角种植管理经验和嫁接技术好,我们特地过来学,他不仅不收学费还提供饭菜,非常感谢。”种植户感激地说。

目前,自发到李金辉家中参观学习的种植户累计达1000余人次,他自己也接受富宁县林草局等单位和群众的邀请,先后到谷拉乡新村、那能乡六温村等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县内30余个村小组的种植户开展八角育苗嫁接、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低效林改造等,辐射带动2000余户种植户科学管护八角林。

干好一件事 成就一个梦

“我从小在‘八角王’树下长大,对八角的感情很深厚,在掌握八角的科学管护技术后,我就一心只想干好八角产业。”李金辉说。

由于掌握了八角的育苗、嫁接、断尖等技术,如今,李金辉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李专家”。2022年,李金辉被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聘请担任技术专家,在三丫树基地建设苗圃15亩,培育八角苗木20万余株。同时,他积极参与八角管护技术指导工作,与公司技术服务团队一起到马关、麻栗坡、西畴、广南等县开展技术培训7次,在富宁县内各乡镇、各村培训指导群众100余次。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发展,关键在人才。洞波乡在全力推动“一县一业”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培养认定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八角实用人才队伍。作为乡村振兴“领头雁”的李金辉,充分发挥人才示范带头作用,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无私奉献,带领乡亲们在八角产业发展的致富路上阔步前行。

(陆玥 文/图)

(编辑:周秋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