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建设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 做好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4-08-13 10:14:39
建设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 做好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
付联翔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开展国土综合整治,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是国家确保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主要措施,也是文山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文山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不断增加耕地数量,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着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同时,依托整治土地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并取得明显成效。
“五位一体”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稳守耕地数量质量红线
创造性地采用投资、流转、建设、管护、经营“五位一体”全过程联动开发模式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即由文山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额筹集项目投资资金进行规划设计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并将项目区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到公司名下,再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通过夏季种粮食、冬季种蔬菜等方式进行后期管护和地力培肥,结合土地气候特点,甄选引进优质水稻、玉米制种、冬季马铃薯等优良品种,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2019年以来,公司累计投资26.3亿元,实施土地整治(提质改造)和补充耕地开发项目共计234个。提质改造水田项目区按照“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机可耕、涝能排、旱能灌”的标准,建成可全程机械化耕作的高稳产农田,共流转土地9.05万亩,建成配套泵站37座、输水管道9623.33千米、灌溉渠道1155.59千米、排水沟246.35千米、蓄水调节池355座,新建田间道路140.88千米,改建田间道路236.68千米,新建生产道路74.68千米,改建生产道路93.22千米,地力培肥投入8138.88万元;补充耕地开发项目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标准,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建成道路169.49千米。
规划建设德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好土地整治后半篇文章
为确保整治后的土地具备稳定的耕作条件,尤其是通过提质改造的水田长期保持水田功能,文山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对连片相对集中、管护任务较重的文山市德厚镇、砚山县平远镇12个项目区5.38万亩土地延长流转期限至20年,结合区域土壤、气候特点,规划建设5万亩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引进优质良种,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联动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项目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确保水田功能长期稳定,耕地质量逐年提高。第一产业以“大春+小春”轮作方式,通过引进优质良种、发展高效农业,力争年亩均种植业产值达2万元,整个产业园农业产值达10亿元。其中,夏秋两季规划建设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种植基地、3万亩优质玉米制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优质水稻20万亩、发展玉米制种10万亩。现已引进隆平种业优质水稻种植6万亩,引进勤农、春秋等企业建成优质玉米制种基地1万亩;冬春两季规划建设2万亩优质蔬菜示范种植基地、3万亩优质马铃薯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优质蔬菜10万亩、种植优质马铃薯20万亩,推动文山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菜篮子基地。现已引进润心农业建成标准化基地1500亩,成为文山州唯一经认证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业化基地”,与瑞信农业达成4000亩基地合作协议,与宁夏银川和青铜峡、甘肃张掖等地10多家国内知名蔬菜企业组团到项目区发展的招商洽谈正在进行。第二产业重点依托5万亩示范基地和周边50万亩耕地种植产品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基地,主要规划建设10万吨优质稻米加工厂、5万吨优质玉米制种加工厂、50万吨果蔬分拣包装厂和20万吨马铃薯加工厂,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重点围绕示范基地和加工厂,规划建设农产品外销网络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农资农机批发服务体系、农业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和供水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为整个产业园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力争实现服务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
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
为使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更多惠及周边群众,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文山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完善以“土地经营主体企业为龙头、投资园区发展的种植加工企业为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周边群众为基础”的联农带农机制。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对现有的云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吸引县级和乡镇注入资产资本,引导村集体和群众以房屋、土地等资产资源入股,将其改制成为州、县(市)、乡(镇)、村、民五级联合的农村经济合作主体,搭建以投资者为主体兼顾县乡村民的利益分享机制,在共同经营好现有的5万亩优质高产水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园区面积和带动范围,力争将核心区面积扩大至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土地面积达50万亩。同时,通过参股园区入驻的种植、加工企业,参与农资农机批发经营、组织农产品外销等方式,全面融入全产业链投资经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引导村集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组建专业化农机合作社、无人机合作社、种植养殖合作社等,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参与产业园区各个生产环节劳动技术服务、依托企业发展种养殖业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出租获得收益的前提下,依托园区企业务工增收。根据企业需要分门别类组织劳务技术培训,逐步将基地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和劳动致富带头人。
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园区5年内赋能培育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企业1户、1亿元以上企业10户、1000万元以上企业50户、300万元以上经济组织20户以及50万元以上农民家庭或致富带头人300户(人)。
(作者为文山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