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实干西畴 丨李代友: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发布时间:2024-08-16 15:13:38
多年来,西畴县全县上下对标看齐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成功实践,不断推出各项重点工作的西畴经验、西畴模式、西畴样板,用实绩持续擦亮“西畴精神”品牌。为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西畴精神”,近日,在西畴县举行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领导干部紧盯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污水治理、群众增收、关爱“一老一小”等重点工作,解放思想大讨论,掀起新一轮学习弘扬践行“西畴精神”的热潮,推动西畴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即日起,文山发布系列平台和西畴融媒推出“实干西畴”专栏,宣传报道基层一线涌现出的先锋代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持续奏响“实干西畴”最强音。今天推出“我的实干故事”系列报道。
实干西畴 丨李代友:养虾有“稻”,致富有方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虾肥稻香甜,天地共和鸣。”这是蚌谷乡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一片美好景象。它是文山州第一个以罗氏虾为主的稻虾种养规范化基地,这里应用的小规模鱼虾养殖收集装置和高原地区沼虾越冬养殖供暖装置刚刚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那么,是谁在这里种下“稻虾梦”?
他是蚌谷乡大吉厂村委会白瓦房村小组的副组长李代友,曾于2011年至2022年期间在西畴县民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工作,正是这11年的渔业工作阅历,让他与“稻虾共生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蚌谷乡党委政府加强了对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重视,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创业平台,涌现出了带领群众种植巴西菇增收致富的村支书刘禹仲,创办了蚌谷乡第一家村办企业嫩妖妖豆腐厂的中央民族大学高材生刘禹丹等一批优秀创业青年。
每每看到身边这些生动鲜活的例子,李代友心里就会泛起波澜,因为在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工作期间,他经常与鱼、虾“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养虾知识和技术,心里一直怀揣着一个养虾梦。但是由于他常接触的虾种为罗氏虾,罗氏虾是一种沼虾,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对水中含盐量、水温、水中含氧量有较高的标准,需要经过淡化后才能进行养殖。如果淡化水平较低,虾苗不能适应水质变化,可能会导致虾苗死亡,所有的付出都将付诸东流。同时,单一的罗氏虾养殖成本较高,经济利润并不可观,这让李代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久,蚌谷乡蔬菜基地顺利实施了“鱼菜共生”项目,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了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科学共生效应。这让李代友眼睛一亮,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我不能把养虾与农作物种植实现共生?”李代友一刻也等不及,在进行了多方考察及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他发现“稻虾种养”项目可以改变单一的养殖模式,既能确保虾的产量,又能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实现一地多用和增加收入同步推进,于是他的“稻虾种养”发展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说干就干!为选择优质的罗氏虾苗,李代友先后远赴浙江、广东、广西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并最终确定了虾苗的选种。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哪里能学到海水虾淡化技术呢?带着这个问题,李代友回到家乡,时常扎根基地,一研究就是一整天。
西畴县农科局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了解到李代友的想法后,对李代友敢于开拓新领域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派驻工作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帮助李代友学习海水虾淡化技术。
2022年10月,在西畴县农科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李代友在蚌谷乡大吉厂河湾村小组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下100亩土地,修建了科学、合理的引水、排水沟,布设小规模鱼虾养殖收集装置,改变了常规稻田鱼虾养殖抽水下田、人工捕捞鱼虾的状况,稻田养殖鱼虾通过鱼虾收集管道顺水汇集进入收集池,节约了雇人捕捞的成本。同时,设计了高原地区沼虾越冬养殖供暖装置,解决了罗氏虾越冬养殖的技术难点。该两项技术于2024年7月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至此,李代友的“稻虾种养”梦已经不再是空谈。
稻虾种养通过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一稻一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虾吃掉了稻田里的害虫,粪便和残饵又为稻田增肥,稻谷品质高且无公害,综合效益比单种水稻至少提高一倍,稻虾互依互补,体现出生态立体种养、稻虾双增效益、农户收入增加的“三赢”局面。
李代友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于2023年3月正式投入虾苗,于8月份开始销售,亩均综合产值达1万元,扣除亩投入成本亩均增收4000余元,经济效益显著。当问及虾的主要销路时,李代友笑着说:“2023年是我们投产第一年,因为生态、绿色的种养模式,虾的产量供不应求,仅在文山州内虾就全部卖光了,都没有往外销。”
经过李代友的努力,他的稻虾种养基地初具规模,也成了“小具名声”的稻虾种养代表。因为种养技术的成熟,前来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李代友作为一个“家乡宝”,在自己产业发展的同时,仍不忘帮扶家乡群众,每次面对前来考察学习的人,李代友都认真讲解技术要点和种养要求。
记得有一次,前来学习的人员在参观结束后,问及李代友,是否能卖给他一些淡水处理后的虾苗?因为罗氏虾从选品到淡化处理,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稍有疏忽所有的投入都将“打水漂”。
面对参观人员的问题,李代友用实际行动进行了答复,他“毫不吝啬”地帮助他们转运虾苗,转运的虾苗通过他进行淡水处理后,能完全适应家乡水质要求,再发往各地养殖户,他说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家乡群众共同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李代友共帮助广南、文山、麻栗坡等地养殖户转运虾苗20余万尾,今年又新建了虾苗淡化大棚,将进一步提升虾苗转发量。
有人曾问李代友:“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辛苦探索的虾稻种养技术分享给别人,你不怕他们与你竞争吗?”李代友这样解释道:“我从无到有,知道一步步探索的艰辛与困难,我为他们多讲解一些、多帮助一些,就能让他们少走一点弯路。而且,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的富。只有让家乡的人都富起来,我们的家乡才会越来越好”。
在李代友的基地里,你随时能看到附近村组的脱贫户们务工的身影。
当谈及稻虾种养的下一步打算,李代友表示,他计划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种养规模,带动周边村(组)群众,为他们提供优质虾苗并进行保底回收,实现“抱团式”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稻虾种养”产业发展模式,创造出更好的市场和社会效益。
谈起李代友,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是这样笑着评价:“李代友这个人就是‘一根筋’,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不管多难,他都不会轻易改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就像在攻克淡水处理技术时,为了提高虾苗的存活率,他往广东、广西、浙江等地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县农科局派驻工作人员对他进行帮扶指导,他就天天往水产养殖示范基地跑,拉着技术指导人员研究淡水处理,估计派驻人员看到他都‘不耐烦’了吧。”
李代友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之下,敢为人先谋发展,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在贫瘠的农村大地上,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金路子”。
(来源:蚌谷乡党政办)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刘虹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