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解锁令斐济总理惊叹的文山乡村密码——南油
发布时间:2024-08-17 15:55:43
这两个乡村魅力究竟在哪儿呢?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它们快速发展?
昨天我们揭秘了平安坡村
今天到南油村去看看
南油村小组隶属麻栗坡县麻栗镇南油村委会,距麻栗坡县城8公里,全村有127户462人,壮族人口占99%以上。
昔日贫困的南油
说起以前的南油村,村民们连连摆手,“那时的南油村贫困潦倒,尽是土坯房,环境脏乱差,全是泥泞小路。污水横流,家禽满村跑,鸡屎牛粪随处可见,根本无处下脚。村民思想落后,邻里关系紧张,团结协作意识淡薄。”外村人看了直摇头,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更是长吁短叹。
然而,后来……
崛地而起的南油
从“面子”到“里子”。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南油村借势而上,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村里成立了群众服务队,带领村民一起抓人居环境整治,组织村民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区制度,对不懂政策的村民,深入家中宣传讲解。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探索出“打造一支队伍、紧盯两个条件、探索三个定法、发生四个转变、着力五个主抓的‘12345’模式”。如今的南油村,绿树掩映,碧水环绕,鸟语花香。道路宽阔整洁,楼房错落有致,一片安宁祥和。从房屋外立面、污水纳管,到庭院营造、道路美化,南油村不仅实现了“面子”美,还做到了“里子”美。此外,群众思想转变巨大,做事干劲十足,邻里团结互助,日子越过越好。
从家用绣品到世界“舞台”。南油村素来有“壮家姑娘会拿针就会绣花”的说法,一代代绣娘从小练就专心、恒心、耐心做事的习惯。2023年10月,村里建成了民族文化传承馆,馆内放置有衣裤鞋履、荷包背带等手工刺绣产品,刺绣图案丰富多样,常见有太阳纹、蛙纹、鱼纹、花草纹、其他动植物纹、龙凤抽象纹、几何纹7种,各种动植物图案巧妙组合,绣品针脚细腻、舒展大气、光彩夺目、经久耐用。民族文化传承馆集产品“体验+观赏+品鉴+售卖”于一体,也是展示南油文化、壮乡之美的核心之一。如今,全村48名“绣娘”通过销售刺绣产品,人均年增收0.5万元,南油刺绣也被外交部纳入“国礼名录”。
从“外出务工”到“家中致富”。2023年,麻栗镇整合上海援滇专项资金720万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及村庄治理三个方面实施南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通过打造“草莓屋”“农耕文化长廊”等网红打卡点,新建旅游休闲观光基地、改造壮家民宿等,实现村内外环境的华丽蜕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促乡村振兴的路子。15户农户通过自主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及出售农特产品、农家小吃等服务业户均增收1万元。
2023年南油村小组人均纯收入达1651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南油群众实现由“外出务工增收”到“家门口致富”的转变。2019年南油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庄,多次被评州级示范村庄,也是麻栗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开篇人”。
潜力无限的南油
未来的南油村充满了无限的潜力,接下来,由麻栗镇党委、政府引进的云南蓬为君投资有限公司拟计划在南油村投资4700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壮家集市、康养中心和劳动实践基地,同时对整个南油村的景观、基础设施再次提升改造。项目建成后,将为南油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人,同步带动南油村127户462人发展民宿、餐饮、售卖农特产品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产业,带动周边农户278户1139人通过发展草莓、八角、蜂蜜等土特产品等多渠道增收。相信未来,南油村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红火。
(记者:谢思思 综合整理 资料来源:麻栗坡县委宣传部)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