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人民富足幸福绵长 脱贫成果惊叹斐济总理——麻栗坡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8-19 16:47:15
“在那儿,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在脱贫攻坚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效。”这是8月13日,斐济共和国总理西蒂维尼•兰布卡来到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平安坡村小组和麻栗镇南油村委会南油村小组参访时,对两个村子30年间的变化发出的感触和惊叹,随即兰布卡在Facebook上发文,向“朋友圈”分享所见所想,刷爆网屏。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麻栗坡县,辖4镇7乡2个农场管委会,人口约24万,国土面积2357平方公里,与越南5县1市接壤,国境线272公里,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于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消除了困扰边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的贫困顽疾,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落实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水平,近年来,麻栗坡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好”“四边”殷殷嘱托,用“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实践自觉,做好“兴边富民”“沿边开发”“强边固防”等文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人民更富足、边境更稳固、幸福更绵长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守底线,建设宜居宜业村寨
兰花庭院、石斛庭院、金银花庭院……麻栗坡县下金厂乡大坝村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将绿美建设与庭院经济有机融合,开辟了一条依靠庭院经济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成了当地宜居宜业、休闲康养的幸福村落样板。目前,整个行政村种植了526亩金银花,预计带来年收入约300万元。
近年来,麻栗坡县始终把守住底线,建设宜居宜业乡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坚持责任不落空、标准不降低、措施不松劲、力度不减弱、帮扶不断档,全链条发力推进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每月动态研判,定期跟踪调度,全面排查预警,精准监测纠偏,及时结对帮扶,实现易返贫人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真正以工作闭环压茬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确保监测帮扶“一个不少”,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以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绿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增收、乡村富裕为目的,建设美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全面完成2023年规划示范乡镇1个,规划精品示范村8个,规划美丽村庄建设35个的工作任务,共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87.2万元,实施项目30个。对标“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大工程22项指标,全面推进23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提升项目建设,涉及8个沿边乡镇1个社区、22个行政村419个村(居)民小组。结合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绿美村庄”建设为抓手,采取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全县1946个农村居民小组全面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行动。截至目前,打造完成省级绿美乡镇6个、省级绿美村庄12个、州级绿美村庄594个。
重管理,扣牢每个保障环节
“政策没有落下,帮扶干部没有撤离,边民群众的幸福还很绵长……”立足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麻栗坡县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用好“一揽子”政策活水,全要素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政策兜底“五重保障”,不断强化资金、资产、项目、人才管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抓实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帮扶协作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筹集、分配、下达、使用全流程常态化监管,杜绝资金出现挪用、截留等问题,2024年麻栗坡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下达资金15293.7736万元。开发建设并推广应用“三资·银农直联”系统,为村委会(社区)和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理会计服务、系统维护及平台应用业务培训工作,全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截至2024年7月底,从“三资·银农直联”监督管理平台走账1882笔7337.31万元。精心谋划项目,认真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按月通报项目实施建设情况,截至2024年7月底,全县入库项目81个,资金规模为26959.7万元。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抓手,选优配齐配强680名村(社区)“两委”成员,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涌现出了蒙仕珍、王志军、罗选富、段华波等一批先进典型;发挥驻村工作队领头羊作用,选派277名干部组建94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驻村工作队;加强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选派1名干部到上海挂职、跟岗学习,上海选派医生5人、教师1人到麻栗坡支医支教。
对全县辖区内就读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根据挂包帮扶对象教育保障需求,实行“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帮扶,严格执行“双线六长双挂”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采取“三精准”“四步法”劝返措施,对有辍学失学风险的学生,制定“一人一案”,早预警、早介入,全县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全面落实“三重保障”措施,全县脱贫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100%,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医保“应保尽保”,没有因病返贫致贫情况发生。采取“先鉴定、后施策”的方式,动态监测住房安全情况,精准施策,实施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项目,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紧盯“三类人员”水源不稳定、供水保证率不高等问题,有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37亿元,投入203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全县实现了供水保证率100%。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切实兜住、兜牢、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保增收,持续夯实发展后劲
八月边城,产业兴旺,稻谷飘香,处处丰收景象。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茶坪山陶阿哥茶叶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正忙于清点2024年“老山国际春茶节”派送的“国礼”清单,盘算着今年茶农分红能比去年8000元多几个百分点。
走进绿意盎然的猛硐瑶族乡,一片片茶园如同翡翠镶嵌在群山之间,茶香萦绕,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麻栗坡县立足资源优势,优化茶叶种植、管理、制作工艺,探索茶旅融合,让“小茶叶”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随着“老山茶”影响力不断扩大,麻栗坡县正着力提升茶叶品质以扩展产品价值,以质量赢得市场、以质量赢得效益。据统计,2023年,麻栗坡全县茶园面积23500亩,总产量656.3吨,近5000名农户从事生产加工,实现户均增收6000余元。
近年来,麻栗坡县始终坚持把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产业、就业、金融和消费帮扶等多种措施,拓宽增收渠道,持续增加群众收入,2024年上半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9653.52元。
制定“一县一业”魔芋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对在县内发展魔芋种植的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魔芋收购加工企业进行奖补。今年以来,全县共发展魔芋种植5509亩,待验收结束按照实施方案标准兑付奖补资金。出台肉牛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发展肉牛养殖增加收入,已落实新增犊牛4255头、种植牧草255.5亩、新建牛舍60平方米,已兑付肉牛产业奖补资金215.91万元。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678万亩,下达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资金613.69万元,目前正在组织验收。同时,全县有191个新型经营主体(29个企业、158个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与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低收入人口通过资产收益有条件量化、股份合作、就业帮带、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等方式建立了稳固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累计带动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和低收入人群17424户70392人,其中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16738户67896人;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监测对象942户3369人。
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村、组全覆盖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1937个。制定股份合作机制,采取“公司+集体经济+金融+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用于发展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在全州率先实现用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贷款。截至2024年7月底,10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为1538.35万元,平均每村(社区)收入14.37万元。
建立完善“四个清单”更新机制,全县开发2810个公益性岗位,2024年共组织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0.56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74.73%,其中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3.46万人,占脱贫劳动力总数的81.03%;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约56亿元,劳务纯收入约44亿元,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人均月工资性收入4300元,同期增长2.5%,促使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加强小额信贷宣传,主动靠前服务有生产发展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做好贷款申请工作,进一步拓宽小额信贷宣传覆盖面。截至2024年7月底,全县共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33户1065.07万元,均为脱贫户。历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9375户36575.2万元。大力开发特色产业金融产品惠农增收,推广“富民贷”,扩面宣传“魔芋贷”“八角贷”。今年累计发放“魔芋贷”41户550.98万元,其中脱贫户9户66.18万元;发放“八角贷”11户27万元;发放“富民贷”955户8127.09万元。
立足口岸优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探索“边民互市+N”发展模式,充分释放边民互市政策红利,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多元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民、兴边、稳民、固边”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引进 11 户落地加工企业入驻口岸,成立边民互助小组55个、备案边民4856人,注册3835户边民个体工商户,引导20.99万人次参与边民互市贸易,实现边民增收达1200万元。
发挥“边关伙计”村播学院助农增收作用,累计培训“村播”200余人;建立产品信息库、储备供应链资源库,涉及公司18家、产品139个;组织企业和产品举办文山州首届网络直播大赛、南博会等活动,有效激发了本土电商及市场活力;常态化开展直播活动,持续加大对麻栗坡本土产品的宣传推荐力度。目前已有9家企业114款茶叶、香料、农副产品加入直播商城,近200名自媒体人通过抖音、快手等参与直播销售,零售额达220余万元。
搭载体,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初心小屋’虽小,却是释放善治动能的‘源阵地’。”这是2024年2月,下金厂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后,乡党委书记杨雪的感受。麻栗坡立足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塑形”“铸魂”两手抓,通过创建“国门党建”“红旗飘飘”工程,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筑牢边疆各族群众“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信念。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丰富农村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涵养时代文明新风。通过开展“平安麻栗坡建设”“强基普法补短板”专项行动,提升平安乡村法治保障能力水平。通过创新“村规民约”“网格管理”基层自治模式,提升基层群众共治共享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天保村、下金厂乡、麻栗坡县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全国双拥模范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麻栗坡县6次荣膺“云南省平安县”称号。
“一直在做笔记”,“非常令人感叹”,沐浴在党的春光下,麻栗坡边疆大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惊叹了斐济共和国总理。是的,如今,漫步百里边境,小坪寨、偏马、平安坡、老寨、黄瓜录、石笋、石家湾……“百千”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绿美村庄,帧帧如画,村村不同,一步一景扮靓边陲,托起边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如今,阔步百里边境,村村寨寨,别墅庭院,洁净和美,宽敞道路,四通八寨,生态宜居,绿美宜业,家家户户,老老少少,眉展颜笑,幸福满满,“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蓝图愿景正蝶变成真。
(来源:麻栗坡县委宣传部)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