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实干西畴丨谭代龙:是归途,亦是新征途
发布时间:2024-08-20 15:29:08
谭代龙,男,蚌谷乡龙正村委会加保村小组人。2015年至2018年于红河求学。在红河州求学期间,谭代龙发现红河州石屏县通过加快豆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豆制品产业集群等,进一步擦亮“石屏豆腐”名片,享誉全省甚至全国,全县每天生产豆制品150吨,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而自己故乡的特产—蚌谷臭豆腐,已有百年历史,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和家传配方,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却只在西畴县范围闻名,巨大的落差使得这位异乡求学的游子时常思索,为何同样是优秀豆制品,蚌谷臭豆腐迟迟走不出大山,而自己能否把家乡小有名气的豆腐制作成品牌,推向市场。
2019年蚌谷乡聚焦产业发展,探索“党建+服务”“党建+产业”模式,加大政策倾斜、金融支持等方面扶持力度,通过积极宣传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张开双臂欢迎返乡人才到乡创业。龙正村党总支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安排,向返乡人才提供了政策咨询、项目选址、项目用地协调、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号召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彼时在京东快运物流公司就职的谭代龙内心起了波澜,或许借助这次机会返乡创业,能够将大学时期的梦想照进现实。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中父母的强烈反对:“好不容易走出大山,难道还要回来过苦日子?”,返乡创业的火苗才刚闪现就被浇熄。直至2020年,遇到有着同样梦想的同乡好友刘禹丹,二人深知“等不是办法”,错失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蚌谷臭豆腐将难以走出大山,于是在家里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二人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在蚌谷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加工厂建成西畴县第一家村办企业——西畴县嫩妖妖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位于西畴县蚌谷乡龙正村委会长箐冲子村小组,于2020年底选址建设,2021年加工厂建成,厂房总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厂房建设及机器设备投入资金400万元,其中蚌谷乡党委政府争取到沪滇项目资金125万元,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
创业初期,谭代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工厂第一批古法制造的嫩妖妖豆腐难以实现量产,每日产量仅200盒,而盲目采用现代化生产方法生产的豆制品不仅类型单一,产品品质达不到最佳,也失去了“灵魂”,缺少独特风味的机器豆腐是没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周边父老乡亲再次投来怀疑的目光:小小豆腐真的能实现量产吗?父亲更是劝他尽早收手,回去昆明上班。
面对这些质疑,他没有轻言放弃,上一辈炸石造地的事迹深深影响着他,西畴人骨子里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引领着他,“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面临瓶颈时,他多次前往石屏县,向当地豆制品厂家取经,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带领团队研发设备、流水线,设备图纸有问题时,他连夜赶往昆明、红河等地向专业人员请教。扎根办公室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厂房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甚至没有来得及抱几次刚出生的孩子,引来妻子多次怨怼,他依旧没有放弃,不断改进完善设计图纸。2021年初正处于生产系统投产试验的关键时期,谭代龙长期连轴转加上饮食不规律,身体不堪重负,接连一个星期腹痛难忍,合作伙伴劝他到医院检查,并适当休息,但他不甘心,生产线设计没有人比自己熟悉,此时休息必然导致生产系统研发无限延期,短短调整一天后,他又开始四处奔波购买原材料,通过反复调试和改进,终于将传统制作工艺融合到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流程中,补齐了传统制作方法产品单一、难以量产的短板。如今,公司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传统豆腐量产,在保存传统工艺的同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标准化生产流程,产品品质稳定可控,利用现代保鲜技术,延长保质期,扩大销售范围。产品主要包含发酵类和非发酵类两大类,有白豆腐、内酯豆腐、腐竹、千张豆腐、臭豆腐、果蔬豆腐等多种类型,每日产量高达6000盒,远销文山、昆明等地。
经过谭代龙团队的努力,嫩妖妖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初具规模,设计了传承、秘制、古法三个系列产品,通过资金、大豆种植、青菜种植、务工、生猪养殖、消费、服务、品牌等八种模式带动群众增收,形成一个“批发+直营+臭豆腐特色餐饮+电商+豆渣养殖业”的闭环盈利模式,预计年产值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增加10余万元。然而这个数字远远不够,新的问题又盘旋在谭代龙的脑海里,西畴自然条件贫瘠,一座又一座的石山,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脊背上,“苦干实干”的西畴精神刻在每一个蚌谷人的骨子里,却难以在新时代迸发光彩,同辈们一年到头外出打拼,家乡却逃不开贫困落后的困境,而自己返乡创业的意义又在哪里?他想,作坊式生产已然不能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务必将豆腐产业扩大规模,让乡亲们看到,在小石山里一样能发展出大产业,从而吸引更多在外人才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说干就干,在产量提升后,他又开始在包装上下功夫,通过与文旅系统选派的服务专家不断沟通交流,多次尝试修改后,嫩妖妖豆腐崭新的外衣融入了加工工艺元素和文化元素,广大消费者通过包装可以进一步了解豆腐品质。以此扩大生产规模,推动黄豆种植面积,让当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嫩妖妖豆腐的发展远不止于此,在谭代龙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公司拟定在兴街工业园区投资1800万元,新建特色标准化厂房,目前已到位资金1350万元,新厂房建成后,将批量生产休闲豆制品、特色豆腐、预包装生鲜豆制品等,实现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预计产能日加工大豆10吨以上,年消耗大豆3600吨以上,可带动全县种植大豆1万余亩(带动蚌谷乡发展大豆种植300余户1500余亩),同时可增加就业150人以上就业岗位,每年为老百姓创造100万以上的务工收入,豆渣等附属产物可以带动养殖,为老百姓每年创收300万左右。
有人曾问谭代龙,从创业初期相关配套设备服务跟不上现实环境的困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是什么支撑他一直坚持到现在?他讲了一个故事:1990年冬天,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西畴县决定在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片区开展炸石造地试点工作,300多名群众在王廷位、刘登荣、赵文和等党员干部带领下,在乱石丛生的摸石谷点燃了炸石造地的第一炮,用铁锤砸、錾子錾、炮杆撬、炸药炸,经过105天苦战,把“跑土、跑水、跑肥”的600多亩石旮旯山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当年就种上杂交玉米,亩产粮食400多公斤,产量是以前的4倍,一举甩掉了“口袋村”帽子,拉开了西畴人民向石旮旯要地、向石旮旯要粮的序幕。
而摸石谷片区,是他回家的必经之路,每每看到“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几个大字,想到自己的父老乡亲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总能激励他向困难宣战的决心,他将身体力行,不断将这股精神融进嫩妖妖豆腐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擦亮“蚌谷特色”这张名片,让更多人认识嫩妖妖豆腐,认识延绵不息的“西畴精神”。
(供稿:蚌谷乡党政办)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