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筑巢引凤 狠抓乡村人才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30 15:20:3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为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把人才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在筑“巢”引凤上下功夫,吸引和培育更多乡村能人,凝聚人才智慧,助推乡村各项事业建设。
搭建平台,为乡村人才各显神通提供保障。每年寒暑假,就读于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的代洪军都会回到家乡西畴县老克田村,担任村里30多个孩子的文化和舞蹈老师,用他的专业特长,为村里孩子点燃新的希望。老克田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但注重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打造,还注重凝聚乡村人才资源力量,村干部积极联系老干部、老党员、老战士、在外公职人员、创业成功人士等,为他们回乡服务搭建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农村,各地都有在外发展和工作的各方面人才,许多人都有回家乡发展、为家乡服务的意愿,这时就需要我们积极搭建平台,把一批能干事、想干事、群众认可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振兴队伍中来,切实发挥带头作用。各地要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让回乡服务的各行业人才有施展的空间,即便是从小事做起,只要是服务乡村发展、服务群众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要制定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育基层乡土人才,根据乡村建设的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技术技能培训,以田间地头为课堂,大力培育实用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和创业能手。
培植沃土,引流优秀人才回乡创业。2020年,在外创业17年的邬维俊回到家乡麻栗坡县董干镇,开启回乡二次创业之路,他依托云顶山养殖合作社和600余亩茶果林地,带领当地村民发展起了林下土鸡养殖。邬维俊凭借在北京创业打下的基础,成功打通土鸡销售渠道,当地出栏后的“走山鸡”由合作社统一发货,销售到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加入到土鸡养殖中来。近几年,类似这样的回乡创业故事在各地不断被书写,更多在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优秀个体户、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回到家乡进行二次创业,成为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能人回乡关键在于地方党委、政府拓宽思路谋发展,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为人才发展培植的沃土,各地要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积极鼓励在外创业的优秀人才回乡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信心。要积极支持发展农村电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扶贫车间等产业,积极主动对接产业项目,因地制宜选准方向,引流更多的人才回乡创业,带领发展。
用心关怀,夯实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振兴并非一日之功,乡村人才也需要体系化培养,要用活、用好、用细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各类政策举措,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培养了本土人才,引流了能人回乡,还需要注重留住人才,这需要各地出台持续的保障措施,帮助本土企业、本土致富带头人持续发展。我们要围绕人才急难愁盼的问题,用心用情抓好服务,为优秀人才扎根边疆解决后顾之忧;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人才工作和创业提供有利条件;要在项目支持、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人才更多支持,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安心发展。
俗话说“事在人为”,再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发挥人的才智和动能,只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在边疆欠发达地区,人才的欠缺尤为突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乡村振兴已经在路上,我们要立足实际,精准把脉,真抓实干,用人才赋能乡村动力,加快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徐昌建)
(编辑:谢思思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