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红河蒙自西北勒乡苹果产业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4-08-30 09:37:10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西北勒乡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小小苹果“破”出石头缝,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和“希望果”。

西北勒乡苹果园里的苹果长势良好

“生根”——孕育新机

8月,西北勒乡的苹果园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年49岁的西北勒村民小组组长李永强正在自家果园里忙活。“如今提起苹果,谁不知道西北勒?”李永强笑着说道。18年前,李永强从当地发展红火的苹果产业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毅然投身苹果种植。2023年,他家栽种苹果47亩,总产量达50吨,总产值约30万元。

西北勒乡属喀斯特地貌,乡域内“放眼皆石头、地无三尺平”,无一处溪流水源,石漠化比例达76%,但高海拔、低纬度、光照充足等优势,让西北勒乡非常适宜种植山地苹果,也孕育出西北勒苹果“冰糖心、嘎嘣脆、爽口香”的独特口感。

李永强和妻子正展示自家栽种的苹果

“以前,完全看天吃饭,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很难。”提起过去,李永强连连摇头,他说:“如今,依靠苹果种植,许多人家买了车,还有的在城里买了房。”产业发展起来,家乡富裕起来,外出打工的人也回来了。和村里的很多“90后”一样,2018年,外出打工的村民王若看到西北勒苹果产业发展势头红火,决定回乡发展,做苹果线上销售。“近年来,我们抢抓网络销售机遇,培育挖掘本土带货主播11名。同时,与清泉、村邻春上、兴蒙等省、州龙头企业达成销售协议,苹果产业的产、供、销体系日趋完善。”西北勒乡党委书记羊正波说。

红彤彤的苹果不仅“扎”在石头缝里,也“扎”进了当地群众心里,给村民带来红红火火的日子。

西北勒乡苹果园里的苹果长势良好

“浇灌”——提质增效

“大家看过来,这里大枝过多,不仅会形成遮挡,还会吸收过多养分,不利于果树生长……”在苹果产业发展田间学校,种植示范户王继和正在给大家做技术培训。为提升苹果品质,西北勒乡通过“点单”形式,每年组织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并引进陕西苹果专家服务站对传统低效果园进行“代耕代管”,以点带面规范种植管理技术。

西北勒乡苹果产业发展田间学校 图片由西北勒乡提供

“今年是我种植果树的第5年、苹果见利的第3年,去年就卖了10万元,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前来参加培训的果农祝玉林说。近年来,西北勒乡先后引进鲁丽、华硕等10余个新品种进行试验推广,合理搭配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延长西北勒苹果的自然上市周期。同时,建设120亩苹果品种培育和示范推广中心,布设智能化水肥一体设施、立柱立架、防雹防虫网,配套建设300平方米苹果研发中心,改造1200亩低效果园,持续提升苹果品质。

在西北勒乡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饶的景象,小小的苹果树在科技的“浇灌”下,长成了群众的“摇钱树”。

“结果”——擦亮招牌

清洗、烘干、分拣、包装……记者走进占地46亩的西北勒乡苹果电商冷链物流分拣中心,只见一条条分拣包装生产线繁忙而有序。

西北勒乡苹果电商冷链物流分拣中心 图片由西北勒乡提供

“冷库的建设,把西北勒苹果的销售周期从3个月延长到9个月,避免苹果扎堆上市、供大于求。”西北勒乡村集体公司职业经理人杨佳妮告诉记者。

坚持以全产业链培育苹果产业,是西北勒乡苹果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创举。通过实施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西北勒苹果产业从品种选育推广到鲜果及深加工产品销售,形成全产业链闭环。西北勒苹果也成了石头山上的一个“金字招牌”。

从“难卖”到“热销”,从“酒好也怕巷子深”到“谁不说咱的苹果好”,这条路,西北勒走了20多年。如今,西北勒乡的苹果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1940亩发展到现在的5.2万亩,年产值超1亿元。小小一颗苹果,不仅富裕了一方百姓,也刷新了千百年来石头遍地的乡村面貌。

(来源:红河日报、“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编辑:谢思思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