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曲靖陆良:建好生态“菜园子” 丰富市民“菜篮子”
发布时间:2024-09-02 11:04:48
作为云南省常年蔬菜优势产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生产基地,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着力推动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全力建好生态“菜园子”,多举措保证蔬菜生产稳定、供应充足。
8月下旬,正值意大利生菜的采收旺季,记者走进陆良县中枢街道湾湾田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的生菜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收、装筐、搬运、装车。
湾湾田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计乔书说:“这几天,意大利生菜每天都有50吨的采收量。除了大量成熟上市的意大利生菜和包菜,基地种植的油麦菜、娃娃菜和大白菜等也将陆续上市,确保每个月有1500吨的新鲜蔬菜上市。”
一棵好菜,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计乔书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他们管理上都是实行“零农残”标准,特别是“陆良蔬菜—自然的菜儿时的味”区域公用品牌正式授权并投入使用以来,他们都是严格按照该品牌发布后的新的行业标准进行选种,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我们现在都是按照‘陆良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种植标准,在种植过程中统一施肥,使用的都是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同时,每批蔬菜上市之前,都会提前一周进行自检自测,对农药风险进行评估,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率达100%。”计乔书说。
在陆良蔬菜冷链物流园的陆良金田冷库,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打包、装箱各类蔬菜,现场一派繁忙。冷库负责人张策俊说:“这是我们今早才收购的新鲜意大利生菜、油麦菜、上海青,经过农残快检后由我们的工人把它们进行分拣包装。装满一车需用时6小时左右。今天晚些时候就会发车,明天一大早外地市民就能品尝到这些新鲜蔬菜。”
张策俊告诉记者,随着陆良县对蔬菜标准和技术规程的不断提高,他们进一步完善冷库设施,不断提升蔬菜品质,延长蔬菜的锁鲜时间,为长途运输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冷库采用真空预冷机把蔬菜迅速降温至3℃,抑制蔬菜的生长,让蔬菜锁鲜,保证最好的口感。目前,我们冷库的库容是7万立方米,每年负责30万吨蔬菜的中转。现在每天都会有1000吨蔬菜运往省外各地。”张策俊说。
目前,陆良县蔬菜日均产量1万余吨,已建冷库670座,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冷链物流园,具备每天收购蔬菜1万吨左右、年加工处理500万吨的能力。
据了解,陆良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素有“滇东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让蔬菜产业成为陆良县颇具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以来,陆良县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余万亩,外销率93%以上。如此季节性强、保鲜期短的蔬菜是如何走出高原平坝,在2023年实现年产量24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40亿元的呢?
陆良县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科副科长叶琳华说:“陆良县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蔬菜的种植,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出品种丰富的绿色时鲜蔬菜。但是多年来,陆良蔬菜存在链条短、品牌弱的劣势,为突破瓶颈,近年来,陆良县按照‘强基地、引主体、树品牌、畅流通、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品牌化发展道路,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高效的蔬菜全产业链,使蔬菜产业的规模优势、质量优势转化为价值优势、效益优势、竞争优势,实现了陆良县由蔬菜产能大县向品牌强县的转变。”
围绕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目标,陆良县着力建设设施精品蔬菜、山地生态蔬菜、优质水生蔬菜、出口创汇蔬菜四个绿色产区,以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市场主体为支撑,推行“绿色优质高效创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全链条产业融合发展”三大模式,助推陆良县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陆良县已建成12.4万亩设施蔬菜、8.6万亩露天蔬菜、3万亩水生蔬菜三个产业带。
(来源:曲靖日报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编辑:董飞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