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驻村工作队风采|州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五曲”同谱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9-05 15:34:50  

文网讯 走进麻栗坡县猛硐行政村丫口村,成片的甘蔗林郁郁葱葱,秋风过处,随风起舞的甘蔗叶子如大海般起伏跌宕。置身其中,淡淡的蔗香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栽了200多亩。看甘蔗的长势,每亩能收8吨,毛收入可能有70多万。”丫口村村民龙正林开心地说。

猛硐境内的自然禀赋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甘蔗产业的发展。在州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的动员下,去年,龙正林试种了15亩甘蔗,纯收入有3万元。这笔收入给了龙正林很大的鼓舞,今年他将甘蔗的栽种面积扩大到200亩。在龙正林的带动下,丫口村17户村民今年种植甘蔗50余亩,预计总收入12万元,平均每户增收7000余元。

抓产业发展的同时,州委宣传部还整合上海援建资金及帮扶资金等800万余元,在丫口村先后实施危房改造、入户路及庭院硬化、村内主干道提升改造、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项目建设,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增强。

“现在我们村的环境美了,房子也漂亮了。”“以前我们的进村路非常烂,现在都是水泥路,干干净净的。”行走在丫口村的同心路、振兴路,过上好日子的村民,满满的都是感恩之情。

微信图片_20240904120900.png

丫口村的发展变化,只是州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持续不断定点帮扶猛硐行政村的一个缩影。自定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扶志”和“扶智”相结合,结合实际能力和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目标任务,坚持“五曲”同谱,持续激发猛硐村乡村振兴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240905144722.jpg

唱响党建引领“奋进曲”。进一步强化“国门”党建,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持续抓好村党总支及所属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内活动阵地功能齐全、制度健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唱响防返贫监测“进行曲”。建立“网格化”防返贫致贫排查监测体系,发挥驻村工作队、村级党员干部等作用,常态化对村内农户进行筛查预警,制定“一户一策”措施方案,为28户申请了临时救助、困难救助及低保,发放助学金5.5万元,助力46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圆梦大学。同时,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动员全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26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5期,培训300余人。

微信图片_20240905144739.jpg

唱响强村富民“发展曲”。依托猛硐乡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产业优势和独具特色的古树茶资源,帮助猛硐村建设茶叶精制加工厂和鲜叶交易市场,通过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大力扶持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增收。采取“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村集体经济+群众”的发展模式,在丫口、岩脚村小组等重点村种植甘蔗150余亩,完成标准化农田改造54亩及给排水工程建设。深化消费帮扶,帮助销售当地农副产品3.5万元。引进3.8万余株草果苗,惠及猛硐村5个村小组54户农户,实现群众增收年产值50万元以上。组织茶叶生产经营者参加“第二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开展线上线下展销活动,帮助推介猛硐茶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让小茶叶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万余元。

唱响基层治理“交响曲”。组织开展文山州暨麻栗坡县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乡风。协助组建乡村两级工作专班,广泛挖掘梳理红色史实及红色故事,不断推动红色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严格按照“十个一”工作措施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弘扬法治精神。目前,共开展三轮法治宣传共计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4000余人,转发普法强基补短板案例、小视频300余次。

唱响为民办事“团结曲”。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绿美文山建设目标任务,持续参与抓好猛硐行政村22个村小组1074户卫生户厕改建工作,卫生户厕覆盖率92.48%。推动实施农村垃圾清运“一角钱工程”,全覆盖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农村垃圾处理率100%。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建成7.8公里长的村庄绿化带,小凉亭休息亭18个。把维修路灯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共维修安装22个村小组76盏太阳能路灯灯头、更换太阳能板24块,新增路灯8盏,保障村民夜间出行安全。

641 (1).jpg

“我们将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重点,立足职能职责,把定点帮扶工作做深做实。”州委宣传部驻猛硐乡猛硐村第一书记金鑫表示,下一步,要帮助引导村集体和群众盘活农村闲散资源,集中规划利用,着力破解小弱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让小茶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甘蔗等优势产业,让群众早日过上甜蜜的生活。

(记者:张军丽 苏宁 喻传宏 实习记者:陈才艳)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