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富宁县洞波西六村:绘就瑶寨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4-09-06 16:43:24  

开栏语

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理念。文山州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三部曲”抓工作,持续奏响“文山之干”最强音,全州上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氛围浓厚,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总结了宝贵经验。

“文山发布”各平台开设“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专题专栏,认真践行典型引路法,及时宣传推介好做法、好经验,敬请关注。

今天推出《富宁县洞波西六村:绘就瑶寨新蓝图》

秋日暖阳、微风习习,漫步在富宁县洞波乡安那村委会西六村小组,乡村振兴示范村雏形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蜿蜒流转的水泥路、宽敞明亮的广场、排列整齐的楼房、绿树环绕的村寨,十步一变化,一路一风景,一宅一风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西六原名溪绿,意为绿色的小溪,全村共有96户406人,是一个瑶族支系蓝靛瑶村寨。2016年,西六村被授予了“省级文明村”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近年来,西六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品质提升、彰显风貌特色,推动村庄持续变美变好变富。

整治人居环境增“颜值”。走进西六村,干净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从观景台眺望,连绵的群山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八角林云飞雾涌,晶莹剔透的八角挂满枝头、香飘四溢。村子内一道道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将蓝靛染布、度戒、跳盘王等瑶乡习俗描绘得栩栩如生。近年来,西六村狠抓绿美乡村建设,先后实施了文化广场、活动室、文艺舞台、公厕、文化墙、太阳能路灯等一批美化、亮化工程,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水泥路。同时,积极推进民房修缮,全村完成了“裸房”改造和庭院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如今的西六,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环绕中。

村民们纷纷感叹,“从以前的土房、瓦房到现在的小洋房,从以前的泥巴路到现在的水泥路,从以前步行出行到现在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车,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我感觉到非常的幸福。”

培育文明乡风富“里子”。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只是美丽乡村的“面子”,良好的乡风文明才是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实心柱”。西六村围绕乡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通过深化乡风文明,着力打造与村容村貌同频共振、交相辉映的美丽家园,使乡村建设更具人文内涵,并以此转化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内生动力。组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在盘王节、陇端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以文化广场为阵地,精心编排各种文艺节目,开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宣传,举行象棋、篮球、拔河等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壮大八角产业鼓“腰包”。寻梦瑶寨风光,情醉八角林中。西六村依托当地凉爽湿润的气候,因地制宜发展八角产业。党支部书记首当村内“党员实训户”,培养造就了一批小老板、小工头等10余人,培养各类乡土人才80余人,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发展八角种植养护。在“头雁”“归雁”的带动下,八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家家有技术、户户会管理,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提升,到2023年底,全村八角种植面积2200余亩,产量700余吨,产值690万余元,八角产业成为了当地群众最可靠的“绿色银行”。

“通过八角产业,让我们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通过绿美建设,我们村变得更漂亮更美丽。”村民熊明娇说。

(来源:富宁县融媒体中心 富宁县洞波乡)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