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人家门口的“国字号”医疗团队
发布时间:2024-09-07 12:56:48
每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都寄托了父母、家人的无限希望。但新的生命不总是给人以喜悦和希望,有的新生命会遭遇早产、窒息、感染等等,让人陷入痛苦、失望甚至绝望。这些稚嫩的小生命将会如何?他们带给家庭的到底是喜悦还是痛苦?此刻就看新生儿科给出什么样的回答。
文山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是全州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承担着全州危重新生儿救治任务。科室主任余卫红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兢兢业业、用心诊疗,在州内率先开展胸膜腔固定术、新生儿重症超声监测技术等多项国内先进的诊疗新技术,用爱和责任创造了一个又个生命奇迹,守住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
“巴掌宝宝”康复出院
近年来,由于高龄产妇的增加、试管婴儿的增多、工作压力的加大、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原因,早产儿逐年增多。早产儿很多器官系统都没有发育成熟,早期生存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可能累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各个脏器,更容易发生感染,死亡率逐渐跃居新生儿死亡第一位。
晶晶(化名)刚出生时胎龄仅有26周,体重不足一公斤,皮肤呈胶冻状,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脓毒血症等10余项病症,几度面临生死风险。本来满心欢喜的张先生一家心情瞬间跌到谷底,变得无助和不知所措,一度觉得没希望了。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哪怕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竭尽全力!”为抢救患儿,余卫红与她的团队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没日没夜更是常态。她说,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过程是一项大工程,最基本的要经过呼吸、感染、喂养、黄疸、低体温这五关,需要经历很多波折,与死神进行无数次较量。
新生儿科是无陪护病房,每个医护人员都是这些住院宝宝的临时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医护人员就像针尖上的舞者,精雕细琢,小心翼翼,所有东西都要经过消毒,每天护理宝宝需要进行手消毒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临时妈妈们的手基本都是粗糙的。护士给晶晶喂奶,常常从0.5-1毫升,一小时一次开始喂起,每喂一顿都需要对腹部进行观察,有时喂养一站就是一小时。因为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极不成熟,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发生,所以感染的防治贯穿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
在医护人员两个多月的精心呵护下,晶晶从有创到无创到高流量到自由呼吸,喂养从鼻饲到自己吸吮,奶量1毫升1毫升地增加,体重一克一克地增长,终于长成正常宝宝大小并康复出院。目前晶晶已经6个月,体重16斤,各项指标都很健康。父亲张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多亏了余主任带领的这个团队,带给我们家庭希望。文山有这样的好医生,是文山人的福分。”
“临时妈妈”爱心倾注
“孩子才生出来就住院,我们心里没底,很担心。今天过来看,孩子挺好,科室各方面很人性化,特别是医护人员对孩子呵护得很好,对我们态度也非常好。”走进病房,严先生来看刚出生3天、安静躺在保温箱的女儿,言语中的担忧变成了感激。
“宝宝目前病情好多了,一周后就可以回家了!”“我们要把正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他们虽然很小,但也能感知父母的情绪。”余卫红眼神坚定,言语随和,建议严先生按照探视时间看望孩子。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文山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鼓励母乳喂养,实施“袋鼠式护理”等举措,促进亲子交流。“袋鼠式护理”是宝宝光着身子,像一只小袋鼠一样趴在爸爸或妈妈温暖的怀抱,听着爸爸、妈妈的心跳,感受着爸爸、妈妈温度的护理。袋鼠式护理让宝宝获得适宜的温度,促进深度睡眠,提升安全感,稳定宝宝的生命体征,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不仅对宝宝有益,还能有效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疼痛,提升母亲的幸福感。为此,新生儿科坚持每天正常开放三个时间段接收母乳,根据病情需要也随送随收,坚持不定期为家长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母乳的储存、运送等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
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爱,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温暖了无数家庭,受到媒体的多次报道和社会高度评价。收到锦旗和感谢信50余次,媒体报道多次,获得“先进科室”“十佳科室”、文山州“文山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国字号”招牌实现零的突破
新生儿科成立14年来,开展30余项诊疗救治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10项、特色技术6项,填补了我州新生儿科治疗领域多项空白。实现了从“产前讨论—产房陪娩/复苏—转运保障—NICU监护—高危儿童随访早期评估、干预和康复”的无缝连接。
在科室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生儿科被评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全省荣获新生儿专业“国字号”招牌的两家单位之一,实现文山州“零”的突破。2023年采用“胸膜固定术”突破“先天性乳糜胸”治疗难题,建设省级专家工作站,连续实现零的突破;开展科研14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3项,区域性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省级4项、州级 2项,获州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和院内科技成果奖9项。
“省内开展胸膜腔固定术的医院并不太多,而且掌握这个技术的难度比较高。”余卫红说道,“自从新生儿复苏技术大力推广,现在医院新生儿窒息明显下降”。针对早产宝宝越来越小、罕见病及出生缺陷病越来越多的情况,新生儿科又积极通过MDT多学科合作,不断突破技术难点,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救活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追求是要让每一个宝宝将来都能适应社会,回归社会。”余卫红说,“这是新生儿科共同的追求”。新生儿科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复旦儿科医院、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进行合作,在救治患儿的同时进行早期干预,促进神经发育,防止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让他们的健康质量得到保障。
多年来,新生儿科秉承“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理念,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提升诊疗硬实力和专科软实力,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保障新生儿生存与质量,为无数新生儿家庭守住了幸福和希望。近几年来,新生儿科每年抢救危重新生儿6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高达99%,其中早产儿500余人次,救治最小胎龄 25周,体重590g,手术患儿最小胎龄28周、体重900g。他们无愧于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他们,就是全州人民家门口的“国字号”新生儿医疗团队。
(记者:李敏 张麟)
(编辑:谢思思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