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美美的平远丨平远镇:“产业绿”构建各民族共富经济纽带

发布时间:2024-09-14 15:03:04  

文网讯 秋收季节,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放眼望去,广阔的平坝上成片的农作物青黄相接、长势喜人,清风拂过,庄稼载着累累果实随风轻摇,连绵成绿色的“海洋”,涌动着蓬勃的生机。近年来,平远镇以“产业绿”为特色,建设共富经济纽带,各民族群众踏上绿色发展之路,共奔致富的美好未来。

图为平远镇农作物长势喜人。 陈晨 摄

“这些年,我见证了平远镇蔬菜产业的兴起。”走进砚山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育裕如是说。该公司于2013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从广东来到平远镇建厂从事蔬菜种植、生产及销售,基地面积从最初的70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7000余亩,公司利润实现了翻番。当地蔬菜也在农业专家、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口感和品质的跃升。

“公司的工人以苗族、壮族居多。还记得刚建厂的时候,工人们普遍开的是农用车,住的是破旧的房屋。如今,大家的小轿车停满了公司停车场,家里也陆续盖起了小楼房。”江育裕说,公司每年能解决周边村寨农民工就业1200余人。

图为砚山绿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卸货。 陈晨 摄

如今,平远镇俨然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重要生产基地,适宜蔬菜生长的气候和蔬菜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更多企业慕名而来。2023年,文山绿嘉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平远镇大新社区落地,“这里气候条件好,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一年可以收半年蔬菜、一季粮食作物。”文山绿嘉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戴熔炉说,自己在全国各地经商多年,来到文山发展后,当地群众的淳朴、勤劳让他印象深刻,他也计划未来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除了蔬菜产业,平远镇更多喜人的产业故事还在不同村寨、社区发生和演绎着。

图为回龙社区各民族干部群众共同制作花米饭。 陈晨 摄

大清早,回族和壮族同胞穿上漂亮的壮家衣服,相约做起花米饭,唱起甜美的民族歌曲,这是记者在薪企鼎蓝莓基地看到的动人一幕。“这些年,大家钱包越来越鼓了,各民族之间也越来越和谐。”平远镇回龙社区党总支书记罗进香笑着说。除了党总支书记,罗进香还有第二个身份——薪企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曾经,罗进香是一名普通的壮族妇女,勤劳好学的她积极参加培训,渐渐地打开了思路、掌握了技术,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当地成立薪企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起了红薯、沃柑、荷兰豆、马铃薯等特色农业。2022年,合作社又与引进企业合作,按“七三分成”模式种植蓝莓,因为质优价好,蓝莓还未长成果实就提前被北上广客户订购一空。

“如今的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壮族、苗族、汉族、彝族同胞互帮互助、勤劳务工的身影。”罗进香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带动全村群众走上更宽广的致富路子。

在壮族、彝族、苗族群众聚居的和侨社区,各民族群众更是与当地企业一起走出了一条“种养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

图为云南乐牧牧业有限公司奶牛。 陈晨 摄

2019年,以奶牛养殖、鲜奶生产为主业的云南乐牧牧业有限公司来到和侨社区投资建厂,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快速完成了土地流转与手续审批办理,得以顺利运行。近五年时间,公司大量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玉米作为青贮,又将牛粪作为肥料流转到当地市场,每年收购青贮达三万吨,生产近六千吨肥料,在节省了青贮运输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今年我在平远镇农垦社区又建了一个新厂,预计明年6月份投产使用。”云南乐牧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波表示。据了解,近年来,文山州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根据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进步诉求,引导大家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和组团式互补发展,建设以平远镇蔬菜基地为中心的生产区域化、经营专业化、发展集群化全产业链高原特色农业共同体,广大群众共事共富、相知相亲的大道更加宽广。

如今,绿色发展的脉搏在平远镇广阔的土地上有力跳动着,载着各民族同胞的希望奔向更远的未来。

(全媒体采访组记者:杨苑 陈晨 龙敏飞 陈濡忘 陈慧君)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德猛 龚莉 陶晶晶 刘红丹)

(编辑:刘虹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