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丘北县树皮乡抓“三区”建设 打造亿元产业促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2024-09-27 09:31:57
丘北县在推广使用平远片区“三区”建设经验打造的一县一示范典型工作中,结合丘北实际,将树皮乡作为全县“一县一示范典型”来抓,着力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标志区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三区”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去一体化推进、系统性谋划、清单式落实,促进全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树皮乡辖树皮、朦胧、矣得、小新寨、那苴、马恒、白色姑、则则租、小坝心9个村委会90个自然村134个村小组,全乡有13279户52637人,少数民族主要为壮、彝、苗三种民族共32172人,占总人口数的62.85%,民族底蕴浓厚。
打造亿元产业促乡村振兴
坚持不谋产业,不足谋树皮发展。通过支部带动、党员主动、群众联动的方式,逐步破解种植地块碎片化、耕地管理不便等问题,引导群众积极连片栽种,形成烤烟、万寿菊、辣椒“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实现群众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把产业增收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抓手之一。采取“企业+村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动32家企业、合作社、9个村党(委)总支,带动农户2127户10348人,实现全乡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元。
发挥模范效应,培育示范带头人带动群众增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组织上建强、主题上突出、力量上合力。采取“主题村+示范户+基地”模式,实现辣椒、万寿菊、烤烟三个产业破亿,逐步引导群众重塑丘北辣椒辉煌历史、壮大丘北辣椒主导产业。立足辖区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面连片化、机械化、科学化,积极打造辣椒、烤烟、万寿菊示范基地,发展烤烟千亩连片示范基地2个,辣椒百亩连片示范基地2个,种植烤烟种植2.4万余亩,辣椒11万余亩,万寿菊8万余亩,产值近15亿元。
提升资源效率,引导群众积极连片栽种,实现小春再种一季,把土地唤醒,从土里刨金。采取“企业+村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联动粮食收购企业、机械合作社等,做到大春粮食及时归仓,小春作物机械播种,切实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党建引领,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动,营造群众自觉参与良好氛围。采取“乡统筹+村实施+户参与”模式,乡积极统筹人、财、物建设,村积极实施点上打造、线上带动、面上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小春种植。示范区以示范带动全乡小春种植,主要实施冬油菜种植9500亩,其中朦胧核心种植区5000亩,连片样板种植区1000亩;矣得、树皮5000亩冬小麦种植,其中连片样板种植区1000亩;豌豆2000亩;大麦500亩;绿肥种植30000亩,示范区预计可为群众增收1730余万元,全乡小春产值可达8000余万元。
打造美丽集镇促进民族团结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前全乡共创成省级民族团结示范点1个,州级民族团结示范点17个,县级民族团结示范点9个,实现村委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覆盖。
四单工作法全力推进美丽集镇建设。2023年10月以来,州委明确美丽集镇建设从树皮开始,州县乡村组五级联动,全面开展美丽集镇建设,推动民族团结。树皮乡属于彝族乡,是“中国辣椒之乡”主阵地,紧扣彝族和辣椒两大元素,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辣椒小镇规划先行,共商共议“制单”、统筹推进,自治自建“派单”、党群联动,群策群力“领单”、建管并重,共管共享“评单”方式,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和群众主体作用,实现了共商共议、自治自建、群策群力、共管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群众会及入户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形成了风貌改造、集镇功能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四大类项目,并报县级评审。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及时组建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村小组长任副组长、村民代表任组员的美丽集镇自建委员会,负责工作任务派单、收集群众意见、协调项目推进,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并通过《树皮乡集镇管理公约》,并形成朗朗上口的“集镇公约三字经”,与门前五包责任一起张贴在群众门口,让大家看得见、学得快、用得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在美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广泛宣传,线上发布《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线下召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在群众会上观看典型案例视频、美丽集镇规划设计图、分享个人想法,激励群众全面参与美丽集镇建设。完成大塘子民族团结广场、邮政所、乡政府等3个节点打造,群众民族文化活动开展有了美丽的阵地,各民族加深了解、交融互助有了崭新的平台。
打造网格服务促社会和谐
“网格化服务”抓实基层治理“一网兜”。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职责明确、便于管理”原则,全乡划分为148个网格,含基础网格132个,专属网格16个,共选派网格长83人,专(兼)职网格员257人,建立网格微信群,落实好“四必到”“五必访”要求,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抓好命案防控和普法宣传;结合“一网兜”广泛开展党建引领“四必到”“五必访”解民忧活动,及时入户宣传、发现、解决安全生产、家庭纠纷、邻里关系、遵纪守法等方面的隐患、困难和问题。
“精细化管理+”提速增效化解矛盾纠纷。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作为矛盾纠纷线索来源,根据涉及领域、风险等级进行分流交办,督促化解稳控,并及时上报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以网格为基础,与乡村振兴、两险收缴工作有机结合,采取班子挂村委会,村“两委”干部挂村小组的方式参战督战,组织带动网格员、党员、退休干部进村入户摸排“12+N”重点管控对象与矛盾纠纷,做到合法权益保障、基本生活救助、关心关爱服务、教育引导管理“四到位”,遇到高风险矛盾纠纷与高风险人群第一时间反馈乡综治中心协调各机构共同处理。新排查出矛盾纠纷28件,疑似精神障碍患者18人,三偏一失人员8人,突出矛盾双方当事人6人,上门女婿15人。
“三级联动”稳步推进命案防控工作。全乡逐步形成“综治中心+部门+村党组织”三级联动共建共管的命案防控格局。抓实特殊人员管理,乡综治中心每月汇集各方信息更新特殊人群底册,并督促开展针对性服务措施。认真落实部门普法工作责任,组建了“县乡村”三级普法工作队,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力量下沉一线、下沉乡村。统筹安排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对各村组干部、驻村队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开展集中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人熟、地熟、事熟、法律熟”的基层普法工作骨干队伍,打通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服务好群众的法律需求。创新普法工作形式,发布“所长说法”普法课堂6期,获得广泛好评,全乡已开展群众宣讲180余场次,县乡级普法工作队下村开展普法宣讲25场次,中小学宣讲3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群众2万余人。2024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240件,其中:高风险18件、中风险34件、低风险188件,已化解163件。抓牢村级党组织建设,把综治维稳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对落实综治维稳工作不力的干部严格“一提醒二谈话三建议”机制,通过抓实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命案防控和普法宣传氛围,提高村干部和群众的防控意识。
(来源:州委统战部、丘北县)
(编辑:谢思思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