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乡村振兴丨亩产408公斤!马关旱稻喜获丰收
发布时间:2024-09-27 10:23:31
近日
马关县1.78万亩水稻旱作项目传来喜讯
经过农业农村局进行测产
该项目种植的水稻喜获丰收
平均亩产达到408.2公斤
旱作水稻丰收
不仅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
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马关县马白镇花枝格村优质稻种植基地,金黄色的稻穗点缀在山间,一片丰收的景象。露水还未干,农业技术人员也忙碌在田间地头,丈量地块、查看谷粒,确保测产数据的准确性。看着粒粒饱满的稻穗,工作人员不禁感叹道:“这片稻子长得真好啊!”
待露水被晒干了些,收割机驾驶员开始进行收割。收割机卷进稻穗,稻香瞬间飘散开来。收割机走走停停,农业技术人员紧随其后进行称重,第一时间获取这份“沉甸甸”的数据。
“我们合作社今年分别在仁和镇、马白镇种植15亩旱地优质稻,种植、管理、质保、收割等一系列步骤都采用机械化、标准化作业。通过收割的情况来看,我感觉比传统种植的产量增加了很多。”马关农欢喜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胜国看着一个个装满稻子的袋子,露出了丰收的喜色,也拿起工具加入了测产的队伍里,量穗长、数穗粒……
据了解,旱稻种植方式相比传统水田种植具有诸多优势。旱稻种子不经育苗和插秧,直接在旱地进行播种,全生育期实行旱田管理,如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田间作业均在旱田条件下进行。该种植方式可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和劳动强度,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据农科工作人员介绍,马关在旱地优质稻示范种植中主要有“坡地”和“缓坡地及平地”两种模式。坡地模式主要以传统种植和收割为主,缓坡地及平地模式采用轻简化农机种植、收割,通过科学选种、合理密植、集中培训、田间指导、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有效提高了旱稻的种植水平和产量,为马关县的水稻旱作生产树立了新的标杆。
马关县2024年开展旱地优质稻种植1.78万亩,其中省级示范种植6000亩,在省级示范中统一规范化种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采购6200亩的水稻专用配方肥,还发放6200套农药及400亩的微生物菌肥,从而提高单产以及改善米质。
据了解,马关县有旱地34.2万亩,水田10.2万亩,今年在全县13个乡(镇)选取53片田块进行测产。其中:省级示范实测40片田120个测产点。实测面积15915.2平方米,最高单产为621.5公斤、最低单产为302.2公斤,省级示范120个测产点平均单产为477.5公斤;示范带动发展种植实测13片田39个测产点。实测面积6825.5平方米,最高单产为581.7公斤、最低单产为202.2公斤,平均单产为423.5公斤;预测马关县1.78万亩旱地优质稻平均亩产408.2公斤。
下一步,马关县将继续加大水稻旱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辐射带动技术应用和产销衔接,为稳定稻谷生产、确保口粮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龙品楠 通讯员:张玉发)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