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马儒昆:用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4-09-28 14:49:51
1959年出生的马儒昆,是土生土长的平远街人。39岁第一次被推选为平远镇田心村办事处主任以来的20余年间,他三次扛起村“领头羊”的重任,带领群众搞建设、谋发展、促团结,让全村7600多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田心社区位于砚山县平远镇,社区下辖5个自然村、5个村小组,共有1436户7633人,居住着回、汉、壮、苗、彝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八成。
见到田心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儒昆时,他刚结束一场重要的会议。“今天上午我们召集了党员、村干部及居民代表等60余人开了一个大会,主要是研究落实平远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马儒昆告诉记者。
马儒昆与居民代表座谈交流。资料图
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马儒昆感慨颇深。“我从小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小的时候家庭贫困,吃不饱穿不暖,长大后一门心思要经商。”他回忆道,“1992年,在玉溪市通海县走亲戚时,我参观了亲戚经营的钢铝厂,心中萌生了将其引入平远的念头。”
次年,马儒昆就创办了平远镇首家企业——砚通钢铝门窗厂,鼎盛时员工规模达六七十人。2008年至2020年间,业务还拓展到石厂、砖厂、物流、汽修等多个行业,效益最好的时候年收入达100多万元,马儒昆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为什么放着老板不当当村干部?面对记者的不解,马儒昆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己生活好了,也想为乡亲们做点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后,马儒昆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马儒昆向群众了解铺面经营情况。资料图
考虑到田心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寨,基础设施落后,人多地少,经济以养殖业、运输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为主,马儒昆鼓励支持村民经商办厂,凭借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带动了一批企业发展,实现了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探索出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双融互促的发展道路。
“在社区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各项工作走在平远镇前列。2023年田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社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600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是整个平远镇唯一没有监测户的村。”马儒昆语气中满是自豪。
“我的手机不关机,你们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我!”这句话,不仅是马儒昆对群众的承诺,更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马儒昆始终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生活困难,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去处理。
“只有不会做工作的领导,没有做不通工作的群众。”马儒昆总是选择以最大的耐心和真诚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深入了解群众诉求,马儒昆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排查走访活动。在一次走访中马儒昆了解到,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社区的各族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都想要有一个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此,马儒昆积极向上级汇报并争取支持,同时到田心清真寺做管委会和信教群众的工作,最终田心清真寺主动拿出8亩的土地用于规划建设田心社区民族团结广场。“田心清真寺背后就是我们新建的民族团结广场,它是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平台。”马儒昆说。
马儒昆实地察看污水整治工程。资料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马儒昆常常向各族群众讲要爱国爱党、维护民族团结,并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入了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今,田心社区各族群众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各族群众手拉手、肩并肩,致富路、团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马儒昆对社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全媒体采访组记者:陶晶晶 张潇予 王毅 赵婷婷 韩帅男 龚莉 何德猛 刘红丹)
(编辑:唐雪娇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