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强国复兴有我·红色记忆 | “站起来保家卫国,不能当亡国奴!”
发布时间:2024-09-30 20:39:52
前言
离休干部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奉献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光辉的一生,有许多生动、鲜活、感人的经历和故事,是宝贵的历史见证和独特的文化遗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州委老干部局、州委党史研究室、州融媒体中心联合采集了一批离休干部“红色档案”资料,现推出部分离休干部采访记录,展示他们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迹,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中汇聚起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
今天推出《“站起来保家卫国,不能当亡国奴!”》。
与日寇激战30余次,参加了平津战役的激烈争夺,见证了淮海战役的波澜壮阔,在渡江战役中跨越天堑长江,亲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这是文山101岁抗战老兵刘子成引以为傲的人生经历。
国庆前夕,我们带着敬仰的心情探访了这位老人。刘老虽然记忆稍有模糊,眼神却依然坚毅,讲述中仿佛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青春献国 投身革命
1923年,刘子成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兖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年少的刘子成目睹了家园被毁、亲人离散,心中埋下抗日的种子。
1944年,21岁的他毅然决然参军,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我们家乡是沦陷区,兵荒马乱,老百姓都很穷,生活条件极差。那时候,我就想着不能让鬼子再欺负咱中国人,必须站起来保家卫国,不能当亡国奴!”回忆起当年的决定,老人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战火洗礼 英勇无畏
参加解放军后,刘子成迅速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第一次参加的战斗是攻打临沂。临沂是陇海铁路以北的军事重地,日军长期盘踞于此。“临沂这边鬼子多,鲁南军区三团、五团还有渤海军区的几个团共同作战,七天七夜没有休息,轮番上阵,伤亡惨重,但还是没有攻下,只好转移。”让刘老终生难忘的是一个同乡战友,年龄比他小几个月,临上战场一起吃饭时同乡嘱托他,如果牺牲了,记得捎口信告诉他的老母亲。战斗打响还不到20分钟,战友头部中弹光荣牺牲。
“我们村一共30多个青年响应号召参军抗日,只有我一个人在战争中幸存下来。”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牺牲的战友,成了刘子成心中永远的痛。这份沉痛的记忆,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
抗战胜利 举国欢腾
“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天刚亮,我们接到通知参加大会听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那种激动的心情根本没法用语言来描述。”79年前的一幕幕,在这位百岁老人的记忆长河中清晰如昨。
抗战胜利的消息一宣布,大会现场沸腾了,不管是部队战士还是当地群众,男女老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奔走相告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到上午10时宣布散会,部队开拔前往临沂城与驻守日军交涉时,群众还留在会场讨论胜利的消息,久久不愿散去……
转战南北 屡建功勋
刘子成曾当过警卫员、通信员、救护员,从漫天飞雪的北国到阳光普照的南疆,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参加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刘子成踏上新征程,前往云南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役。
1955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刘子成来到文山从事基层卫生工作,1979年担任文山州人民医院院长,直到1985年离休。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也参与和见证了文山的繁荣发展。
在刘老家里,整齐地收藏着数枚奖章和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解放西南胜利纪念、解放华中南纪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每一枚都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对国家与民族不屈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激励着后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策划:梁丹 记者:王云虹/文 视频:黄刘鹏)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