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熊光泽:我会一如既往地守好边,让党中央放心!
发布时间:2024-09-30 14:53:24
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文山州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村民熊光泽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返回文山,熊光泽第一时间接受了家乡媒体——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的采访,分享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感激。
“太激动了,亲眼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和自豪。”回想在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情形,喜悦和激动之情再次涌上熊光泽的心头。
熊光泽是马关县金厂镇金厂行政村罗家坪村小组一个普通的村民,是祖国西南边境许许多多联防员里一名平凡的联防员,却在平凡的岗位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世世代代生活在罗家坪大山脚下的一名普通群众,熊光泽深知边境地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如何团结好村内、周边村寨的各民族合力守边固边、守土安家,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并不是一件易事,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为此,他从“大义”入手,用自己带着背包、镰刀、毛笔、油漆40年描红界碑“中国”的亲身经历,用自己浓浓的爱国情怀,用大家都是中国人的心灵共鸣,先后到机关、学校、村庄、党组织等开展红色故事宣讲40余场2000余人次,引领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组织群众投工投劳500余人次在罗家坪村塑造“长城”“五角星”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角形象,党旗、国旗成为边境最耀眼的一抹红色,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理念深入人心;他也从细节做起,把“晨起5件事”纳入村规民约,带头推广“晨起5件事”治理经验,带动群众把“一查红旗飘飘、二给花草浇浇、三来院坝扫扫、四用镜子照照、五把农活干好”融入日常、形成习惯。全村所有农户屋顶国旗飘飘、村内外秩序井然、环境卫生清洁靓丽,近年来村内无偷渡、走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村民安居乐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同时,熊光泽还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他坚持党中央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各项政策措施,以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裸房风貌改造提升、污水治理工作等为着力点,组织发动并带领群众大干快上、冲刺决胜。特别是在面对“无标准、无参考、无体系、无资金”的困境,他不等不靠、勇毅前行,践行一线工作法,一个村一个村地调研,一家一户探讨,积极向群众学习,向群众要经验,向群众要标准,逐步从“外行”变成“内行”。根据调研成果,他组织乡贤能人成立自建委员会,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或自筹建设资金,全面开启美丽家园建设。通过一年的时间,金厂村2022年底主要产业砂仁种植519.82亩,生猪养殖4203头,实现人均纯收入19242.38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7940人次,打造绿美小景点12个,实现10个村小组绿美建设全部达标,完成了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洁净美”的华丽转变。
10公里、70载、三代人,这是从马关边境188号界碑到193号界碑的距离,也是熊光泽“一家三代人”坚守的里程。这条来回20公里的路,从他奶奶项左娣到父亲熊炳清,熊光泽一家三代已走了74年。熊光泽说:“为祖国守好界碑,那是奶奶传下来的,是传家宝,不能丢。”熊光泽一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用“界碑就是传家宝”的家训生动诠释了“浓浓家国情怀 三代接力守边”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谈及今后的打算,熊光泽动情地说:“我回来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宣传好,做到家喻户晓,我一定一如既往地守好边,让党中央放心!”
(记者:刘梅 刘红丹)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