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怒江:峡谷天堑变通途 幸福生活踏歌来
发布时间:2024-10-11 12:02:51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2014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以下简称“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作出重要批示,勉励乡亲们“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10年后的2024年,恰逢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今天的怒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连接千村万寨的路更加通畅了、变美了、安全了,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的桥更多了。道路通,百业兴。如今,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一步跨越千年,过上了美好幸福新生活。
路通畅了
抖音号“丙中洛旅游包车师傅”杨海平先生虽然从事旅游客运近20年,在独龙江公路隧道建成以前,因为一年中有半年雪封山,平时路况很差,97公里的路开车需要10小时,一天跑不了一趟来回,所以他没有跑过独龙江公路这条线。隧道建成通车后,现在每个月往独龙江乡方向至少要跑五六次,爱好摄影的他,一个人既开车,又当导游,经常热情地为游客拍摄留念,在抖音上向游客推荐独龙江、丙中洛的独特风光,很多游客主动关注、推荐他的抖音号。
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唯一聚集地,在国家交通部的扶持下,1999年9月9日,独龙江公路建成通车,是怒江州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使长期以来与世隔绝的独龙族群众获得了“第二次解放”。2010年,独龙江公路被列入云南省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重点项目工程进行改造提升,特别是新建了独龙江公路隧道后,彻底解决了半年雪封山问题,行车时间从10小时缩短为2.5小时。
2014年以来,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目标,全乡农民人均经济收入从2236元增长至16034元,创造出“一跃跨千年”的生动实践,开启了新时代发展新篇章。2023年,怒江州对独龙江公路实施第二次改造提升工程,二次改造后的独龙江公路将变得更加通畅、安全、便捷,助力独龙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上江镇大练地村农村公路。罗金合 摄
保(山)泸(水)高速公路。罗金合 摄
参加工作36年的桑南才是泸水市称杆乡邮政所所长,被当地傈僳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1988年刚参加工作时,他艰难地走山路投递邮件,如今开车就能把快递送达全乡的村村寨寨。“以前乡里很多地方不通公路,我只能靠两条腿送邮件。如今村村都有了硬化路,骑摩托车送邮件方便多了。怒江大峡谷的路好走了,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网络、电商不再是陌生词。近几年,道路更加通畅了,助推怒江大峡谷里的网购迅速发展起来,邮政所的投递业务量大幅攀升。以前一个月只有一两百件,现在一天就有两三百件。”桑南才说。
兰坪县营盘镇境内澜沧江两岸农村公路网。罗金合 摄
怒江州曾经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被称为脱贫攻坚“上甘岭”,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时全州还没有一条公路,如今,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884公里,人民群众出行便捷安全得到了更好保障。全州30个乡镇和所有建制村、社区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通邮目标。同时,依托越来越便利的交通条件,全州邮政行业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每个乡镇都设立了邮政所,快递业务覆盖到每个乡镇,105个村实现快递服务。
路变美了
野樱花开“阔时”到,“秘境怒江”迎宾客。“阔时”意为“过新年”,是傈僳族的重大节日。2024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系列活动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全长288.3公里的国道G219怒江美丽公路上举行的“AA百公里·走进怒江大峡谷”徒步活动和“中国建筑杯”2023中国怒江大峡谷国际自行车速比特挑战赛,来自国内外的300名徒步爱好者、102名自行车职业运动员和100余名业余骑手齐聚怒江美丽公路,追风竞赛。选手们沉浸在“路在江边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画卷里。夺得自行车速比特挑战赛第一赛段职业组个人第一名的骑手薛铭说:“这里沿途风景很美,骑行时心情也会变好。山路有点小起伏,路线的挑战性比较强。”
国道G219怒江美丽公路。新跃华 摄
怒江美丽公路全线穿行于300公里长的怒江大峡谷谷底,与滔滔怒江水一路相伴而行,连接着泸水、福贡、贡山三个县(市),受益人口30多万人,沿线“雄、险、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等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是云南省精品旅游路线“滇西北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年底建成通车的怒江美丽公路,彻底解决了公路两侧占道经营、乱倒垃圾等问题,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管理条例》为持续巩固提升路域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今,怒江美丽公路已建成集畅安舒美、旅游休闲观光、民族文化体验、自助自驾服务、边疆党建长廊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工程,2022年被央视推荐为全国12条“最美自驾路”之一,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其中,小沙坝服务区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4A级公路服务景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服务区——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罗金合 摄
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服务区。罗金合 摄
通达四方。新跃华 摄
2023年10月25日,怒江州提前超额完成了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356公里的年度绿美交通建设目标任务,累计完工36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333500平方米,植树量88485株,投资4409万元。怒江州按照省州建设“绿美云南”和“绿美交通”统筹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畅、安、舒、绿、美”交通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全州“绿美交通”建设项目,做到公路沿线应绿尽绿,打造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地域特点显著的绿美交通。
根据《怒江州绿美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2022年至2024年完成1050公里绿美公路建设:绿美国省道150公里,绿美农村公路900公里。
福贡县针对“公路普遍存在用地窄、绿化难度大”的情况,坚持点、线、面结合,积极探索立体绿化模式。贡山县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党建引领、整合地方资金破解资金问题、以示范标杆带动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整治“脏、乱、差”等多管齐下,加快推进以“党建红”为底色、用“绿色笔”精心绘制的贡山绿色交通。泸水市以阳坡公路为示范,呈现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的道路景观,公路和森林自然景观巧妙融为一体。
跨江桥多了
怒江州境内因有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四座大山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河,形成“四山夹三江”和独龙江峡谷、怒江大峡谷和澜沧江峡谷,特殊的地形地貌曾一度造成“行路难”“过江难”的困境,故有“无桥不成路”之说。
1958年建成的跃进怒江汽车吊桥是怒江州境内第一座跨江桥。在缺少过江桥梁的时期,怒江各族群众依靠“娄痕”(傈僳语意为“溜索”)这一古老的渡河工具,征服天堑阻隔,1980年代最多,共有61对跨江溜索,成为怒江交通一道独特风景。除了过溜索外,怒江各族群众还乘坐猪槽船、竹筏过江。在1985年以前,怒江州境内共有64个渡口,其中怒江42个,澜沧江16个,独龙江6个。
2020年10月15日下午,龙元村的独龙族群众欢聚在一起,高兴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跳起了欢乐的民族舞蹈,庆祝白来感恩大桥建成通车。老县长高德荣深情地对前来参加大桥通车仪式的独龙族群众说:“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房子一样爱护好这座桥,让这座桥在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如今,独龙江上已建成了37座跨江桥,彻底解决了独龙族群众“过江难”问题。
独龙江白来感恩大桥。新跃华 摄
白来感恩大桥位于独龙江乡龙元村白来村民小组,全长148.41米,主跨76米,建成后使该村5个自然村165户580人解决了过江难问题。大桥像一个七彩彩虹飞跨在碧玉般的独龙江上,桥塔、防护栏上充满了独龙毯等浓郁的独龙族文化元素,桥塔横梁上的独龙牛头像斗志昂扬。2024年元旦期间,到独龙江的游客纷纷在白来感恩大桥前驻足留影,这座飞架在独龙江上的汽车大桥像多彩的独龙毯,通体展示着独龙族的鲜明文化元素,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在此打卡。
位于福贡县县城的三代上帕桥。新跃华 摄
2010年底,福贡县拉马底村“索道医生”邓前堆过溜巡医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2011年3月,交通运输部领导在深入怒江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委托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怒江州人民政府联合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怒江州怒江、独龙江、澜沧江2011年——2013年溜索改桥建设规划》,决定对全州现有的42对跨江溜索进行溜索改桥,彻底改善“三江”两岸群众过江难问题。
2013年,《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批18座“溜索改桥”项目按计划如期完成,使居住在“三江”两岸的群众“过江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2015年实施第二批“溜索改桥”工程18座,并于2016年在云南省率先完成。
中交怒江连心桥。新跃华 摄
据统计,2014年以来的10年间,怒江州境内的跨江桥已从129座增加到160座,使“三江”两岸公路互联互通成效得到了极大提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泸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