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西双版纳:筑牢中老边境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4-10-12 10:52:17
自中老双方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工作开展以来,中老双方年会磋商、能力建设、联合巡护、村民交流、联合调查与监测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效保护了边境亚洲象和区域生物多样性,筑牢了边境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清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尚勇管护所副所长岩温的和他的同事们整理好巡护装备,向尚勇子保护区丛林深处进发,开启了一天的巡护工作。一路上,每发现一处野生动物的痕迹或是一株珍稀植物,岩温的都会向记者介绍,并进行测量、记录。
跟随岩温的脚步,一路上,记者见到了赤麂、水鹿等动物的活动痕迹,了解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线兰等植物的种群分布情况。野生动物活跃,珍稀植物群落分布,证明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良好。这得益于多年来中老双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上下的功夫。
据了解,勐腊和尚勇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子保护区,与老挝接壤。在边境线上,除了交往密切的边民,亚洲象等野生动物也经常游走于两国边境,世界上最小的偶蹄动物——鼷鹿也栖息在这里。
过去,中方一侧的边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较强,但境外一侧的边民砍伐森林、烧荒狩猎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发生过猎杀跨境活动野生动物的案件。
为有效保护野生亚洲象、鼷鹿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好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西双版纳州积极与老挝北部南塔省、乌多姆赛省、丰沙里省进行合作交流,中老双方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工作自此拉开序幕。
岩温的介绍说:“中老双方通过让边民‘认老庚’这种形式,来进行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方面的政策宣传,增强两国边民的保护意识。”
2009年12月,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第四次交流年会在景洪举办,签署了《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区域项目合作协议》,中老双方正式划定第一片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国西双版纳尚勇—老挝南塔南木哈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2012年12月,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第七次交流年会举办,一片南起老挝南塔省南木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至中国西双版纳勐腊子保护区,长约220公里、面积约20万公顷的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形成,开启了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的新篇章。
据岩温的介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对中老双方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组织中老双方的边民进行交流活动,制作界桩和警示牌赠送给老方。用中老两国文字制作宣传画、海报用于宣传,并定期在联合保护区域开展联合巡护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威慑力。
联合保护工作吸引了社会组织的关注,不少社会组织纷纷加入其中,合作渠道也进一步拓宽。中方还应老方需求,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向老方提供红外相机、电脑、打印机、野外装备等设备,支持老方做好跨境保护工作。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保护区内枪支、猎具逐渐减少,林地和防火管理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亚洲象等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在开展中老跨境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发现并拍摄到云豹、金猫、豹猫、大灵猫、小灵猫、豺、熊等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众多肉食性野生动物种类实体图像,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岩温的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障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项目原合作机制的常态化运行,创新合作途径,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做好联合保护区域内的资源摸底调查工作,争取社区项目。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开展中老双方人才培养,提升我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和业务技术能力,合力构筑边境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西双版纳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