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新文山 新实践】弘扬践行“西畴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见行见效
发布时间:2024-10-12 15:08:5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嘹亮号角,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安排,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十届七次全会分别讨论通过了省委《意见》和州委《实施意见》,为推动西畴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西畴县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把改革作为“试金石”,按照“三部曲”抓工作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在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展现西畴担当、西畴作为。
以改革促转型,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产业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体现更大作为。夯实农业基础。抓好“一县一业”西畴乌骨鸡培育,健全乌骨鸡全产业链,争取打造成云南省“十大名品”。深入挖掘软鳍新光唇鱼、坪寨古茶树等特有资源,打造一批“西畴名品”。做优全域旅游。持续擦亮“国家非遗”“西畴精神”名片,做活“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非遗”“旅游+研学”等多篇文章,提升丰富“西畴精神研学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绿色生态康养游”等旅游体验,培育“骑迹西畴”香坪山系列赛事成为具有西畴辨识度的标志性体育赛事品牌,让三光国家石漠公园、东升公社红色旅游体验区成为省内外知名红色旅游热点打卡地。持续发挥好园区经济的“主引擎”作用。主动抢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与东部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异地合作共建园区、飞地园区、园中园等联合建园模式,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落地西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抽水蓄能、绿色新能源电池、新型显示器产业链等项目落地,加快构建高新绿色技术产业集群。
以改革抓融合,构建城乡共荣新格局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进一步优化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公共资源,推动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西畴样板。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马关至西畴、西畴至富宁等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做好国道219线西畴段改扩建。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小水窖更替行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水同源、同质同价”。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防返贫常态化监测机制,严格落实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帮助更多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充分发挥村民自建委员会作用,全域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建设“莲花塘—兴街—蚌谷”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兴街、莲花塘、蚌谷等建成宜居宜业的美丽集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争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推动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向纵深推进。巩固提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
以改革惠民生,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
坚持围绕文化、教育、医疗等群众重点关注领域,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人民。大力弘扬践行“西畴精神”。深化研究合作,与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联合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文章,邀请中央、省级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西畴经验,结合特色文化创作一批文学作品、文创产品,把“西畴精神”全面向外推介。深化老山干部学院一体化办学,全面升级三光、东升、摸石谷等“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争取入选干部教育培训全国精品线路,成为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探索就地就近创业机制。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开发新岗位,拓宽城镇就业渠道;盘活“扶贫车间”资产,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积极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打造具有西畴特色的“幸福里”社区。全面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以县医院、兴街中医院为龙头,大力发展中医药、民医药事业,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落实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十条措施,建立健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常态化走访帮扶、全覆盖结对关爱等工作机制,完善抚幼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一中”教育综合改革,巩固深化合作办学成果,推动一中升等晋级、二中建成省级安全文明示范校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开展“3+2”专科贯通、“3+4”本科贯通培养,提高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探索建立县城区教师职称管理动态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西畴县兴街镇东升村水果番茄种植基地
以改革优生态,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
作为国家构筑西南生态屏障重要功能区,坚决不搞大开发,持续拓宽两山价值转化渠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争取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典范案例。“守绿换金”。探索生态旅游与生态利用共享补偿机制,依托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释放“生态红利”,建设法斗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围绕民族文化、医药康养、美丽乡村等主题板块,让更多群众吃好“生态饭”,带动绿色发展。“添绿增金”。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开展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开展美丽西畴建设,巩固美丽县城建设成果。“点绿成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进一步细化可利用的林地类型,塑造西畴森林食物公共品牌,培育一批在省内有知名度的林药、林禽、林菌等绿色“西品”。“融绿生金”。建立县乡村三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将县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和各类优质生态产品进行规模收储、综合评估,探索国有企业绿色信贷等融资方式。
以改革促和谐,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西畴
巩固拓展“西畴新现象”,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全面提升社会安全感与群众满意度。坚持社会治理一网兜。深化运用“一约五会+积分制”“接诉即办”等基层治理举措,创新治理模式,形成一套在西畴管用、在全州全省具有推广价值的体制机制,推进省级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县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抓实新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实施好“石榴红”“枝繁干壮”等工程,推进民贸民品工作,争取创成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规合法性审查机制。巩固乡(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成果,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到实处,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强化公共安全治理。全面落实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和防汛“1262”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加强基层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持续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活动站等平台建设全覆盖。巩固拓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经验,健全“人大+”联动监督、预算监督机制。落实协商民主机制,深入开展“五心政协”“院坝协商”“提案协商”“政党协商”,持续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也是“持久一招”。西畴县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州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把准改革方向、抓住改革重点、谋实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
(作者:中共西畴县委书记 黄明勇)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