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云南新闻联播》报道文山富宁:戮力同心 八角产业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4-10-13 22:31:42
10月13日
《云南新闻联播》刊播消息
《文山富宁:戮力同心 八角产业焕发新活力》
报道文山州富宁县
通过改造低效林、消除病虫害
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社等措施
让八角产业焕发新活力
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
八角是文山州富宁县的支柱产业,过去由于市场价格波动、病虫害等因素,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富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外援、找病根、集力量、探出路,通过改造低效林、消除病虫害、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社等措施,让八角产业焕发新活力。
又到一年八角采摘的时节,穿梭在八角林间,洞波乡的种植户们忙碌并快乐着。
富宁县洞波瑶族乡村民刘美红说:“我家种有30多亩八角,由于政府安排了技术人员指导,去年增加了十多万的收入,今年会更好。”
如今给村民们带来丰收的产业,多年前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积累。
富宁县洞波瑶族乡村民刘彪说:“之前八角得病以后,加上市场价格又低,根本就没有人再愿意去管理。”
富宁县洞波瑶族乡西六村小组党支部书记陆有高说:“大家对八角产业都已经失去了信心,都放弃了,都不要了。”
富宁县种植八角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70多万亩,面对这样一个支柱产业,放弃和坚持都面临着挑战。
富宁县八角研究所所长马靖函说:“坚持挽救的话,大面积的低效林、群众的积极性,还有病虫害的复发、市场加工、产业链延伸等都是问题。”
富宁县林草局副局长戴星睿说:“放弃的话,我们现在暂时没有很大的林业产业能够来代替这70多万亩的八角。要在短时间内培育这么大面积的新林业产业,风险也非常大。”
权衡利弊,富宁县最终决定直面困难,倾全县之力助产业重获生机。行动的第一步是招才引智。依托“归雁计划”等政策,洞波乡等八角主产区积极联系发动乡贤、返乡人才和农村党员、实训员,一边改造低效林、铲除病死树,一边派人外出学习,引进公司和技术,探索攻克病虫害的办法。经过一年实践,情况终于有了转机。
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富宁八角种植和管理高级师李金辉说:“每片八角林,甚至每棵树,得的病都不一样,有灰霉病、炭疽病,还有叶病。通过这几年外出学习,团队进行摸索实验,已经得出了这些病的治病方法。在全县,目前这些方法使用下来效果很不错。”
富宁县洞波瑶族乡村民刘芳铭说:“他们在治病,我们就在旁边看着、学着。然后观望了一年,八角树真的比之前结得好,花也开得比较多,产量也比较高。”
行动的第二步是再聚合力。通过创新性提出八角代理人等措施,富宁县对闲置的八角林进行统管精育,在山头林下开设体验式课堂,推广八角种植和防病技术。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对八角本就有感情的乡亲们重新又回到了这个产业中。
富宁县洞波瑶族乡村民黄刘元说:“以前看着这些八角树,病的病,死的死掉,实在没有办法,现在有了办法,就想把它管理好,毕竟我们祖祖辈辈都在种八角树。”
富宁县还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推进标准化种植,出台《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等政策,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富宁县林草局副局长戴星睿说:“现在通过标准化建设,辐射带动了全县八角提质增效,实施面积20余万亩,八角科学技术普及率也达到了90%以上。种植户户均收入4万余元,人均收入9千余元。”
富宁县副县长王大刚说:“采取党组织+公司+村委会+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书’,公司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村小组5分、村委会5分、合作社5分的‘4个5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形成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扩大、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的‘四赢’局面。”
众志成城,涅槃重生。预计到2025年,富宁八角种植面积将扩大到75万亩以上,产值37亿元。
(来源:《云南新闻联播》)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