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楚雄州牟定县:“小网格”凝聚治理“大合力” 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发布时间:2024-10-14 11:00:26
近年来,楚雄州牟定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州部署安排,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因地制宜划分微网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工作力量,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化解”,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
在现行编码网格体系之下,立足牟定实际,精细划分到户到人的微网格,进一步规范编码统一管理,选优配齐网格队伍,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从“末端乏力”到“末端发力”的转变,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一是精细划分微网格。网格的划分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以5—10户为单位精细划分微网格。在农村,以乡镇党委、村党总支、村小组党支部组织架构为基础,以自然村为单元,结合村组坐落、房屋分布、邻里关系等因素,按照“支部牵头、就近就便”划分微网格4474个,形成乡、村、组、户、人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在城市,根据商住房小区、保障房小区、单位住宿区的不同特点,联动居委会、物业公司,以楼栋为单元,按照“相对集中、方便管理”划分微网格1578个,形成“社区联小区、干部联网格、网格联住户”的城市小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在单位驻地,把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区和各类园区、楼宇商圈、学校、医院等,以场所为单元,按照“界定清晰、相对均衡”划分微网格116个,形成“职能部门和属地双重管理”的专属网格治理体系。
二是选优配齐强队伍。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人”是关键因素。一方面,坚持严把网格员选用入口关,通过户长会、村小组会(业委会)、村(社区)逐级推荐选聘的方式,从网格中选择“有公心、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休干部、群众代表、志愿者等担任网格员,聘期一般为3年。另一方面,由组织部门整合力量,从挂联单位、乡镇中选派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干部担任网格指导员,形成一个网格“1名网格员+1名网格指导员”的网格治理力量。
三是明确职责强担当。按照定网格、定人员、定职责的要求,明确属地乡镇、村(社区)、网格指导员、网格员的工作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引导和组织群众参与;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民生事项服务、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报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网格指导员负责指导和协助网格员开展工作,及时上报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健全完善机制,激发网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让微网格运作更规范高效、更可持续。
一是建立党建引领协调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由县委书记任总召集人,县委专职副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任召集人,25家县级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统筹、社工部门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高位统筹保障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协同如一、高效运转。
二是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每年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等载体,对网格指导员开展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提高网格指导员的政治素质和沟通协调、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能力。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每半年对网格员进行培训1次,提高网格员掌握和运用政策的水平,强化网格员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评价退出机制。建立“双向”评价机制,每年由网格指导员对网格员履职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反馈村(社区),对于群众不认可、成效不明显的网格员,由村(社区)按程序进行调整;由网格员、村(社区)对网格指导员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反馈乡镇党委,由乡镇汇总后报组织部门备案,对履行指导职责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网格指导员,由组织部门通报到所在党支部进行调整。建立退出机制,制定网格员、网格指导员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对出现违反党纪国法、损害集体利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情形的,直接退出。
四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双培工程”,优先把非党网格员培养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网格员培养成为后备村组干部。探索实施网格员“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管理模式,由村(社区)按季度对网格员积分进行评定,网格员获得爱心积分后,可到村(社区)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统筹挂包领导干部、职能部门、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推动力量在网格中集聚、资源在网格中整合、服务在网格中升级。一是干部力量挂联全覆盖。全面落实划片挂包和直接联系网格制度,全县34名处级领导和55名县级部门党组织书记下沉到89个村(社区),当好“一线施工队长”;全县84家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挂联村(社区)和住宿小区,建立“一线指挥部”,依托“单位挂联村组、干部包村到户”“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整合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村社下沉、在网格集中,推进网格事务统筹协调解决。二是部门力量下沉强服务。创新推行“一村一警一法官一调解员”模式,推动政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前置、向矛盾纠纷产生的源头延伸,在诉源治理和矛盾风险监测预警等工作中更好发挥专业优势。三是社会力量参与聚合力。鼓励和引导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网格管理服务,开展照料探访、精神慰藉、矛盾纠纷化解、困难帮扶等工作。今年以来,已协助排查出矛盾纠纷隐患67个,参与调解率达100%。
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全面掌握网格内情况,做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排查、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参与化解,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密切联系建档户。由基层党组织牵头,网格员、网格指导员采取“走一遍、见一面、问一句、聊一聊、查一查”“五个一”方式,全面摸清每一个网格的情况,做到住户数量、家庭情况、联系方式、政治面貌、问题需求、组成结构“六清”,做到村(社区)有总台账、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有网格台账。依据家庭属性、成员状况等分为三类进行管理服务,对重点户每周上门服务,对监测户每月上门了解情况,对一般户采取常规服务、特殊事上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全民普法防在前。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预防矛盾纠纷的有力手段,全域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重点把网格员培养为法律明白人,780名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到网格,以群众“看得见、听得到、用得着”的方式,普及劳动就业、治安管理、婚姻家庭等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尊法、守法、用法、不犯法。三是精准摸排及时查。网格员通过“上门服务看一看、见面聊一聊、电话说一说”等多种方式,看一看群众是否在家,近期生活工作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烦心事,实时掌握网格群众的思想动态。同时,利用村民小组会议、卫生大扫除、村间红白喜事等时机,每月不少于3次把所负责网格的群众聚集起来,在学法律、讲政策、议村事的同时,群策群力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觉性,从村民聊天内容、群众反映、平时观察中,多渠道掌握各种情况,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四是上下联动就地调。网格员对于排查发现的一般性矛盾纠纷,主动介入,通过讲村规民约、聊乡邻情理、摆法律依据,疏导情绪、理清事实、解开心结,及时化解矛盾;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矛盾纠纷,全力做好稳控,防止事态恶化,并立即向网格指导员和村(社区)报告,配合做好后续工作。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按照“网格指导员和网格员—村民小组—村(社区)—乡镇—县级”逐级调解的原则,先由网格指导员和网格员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对于网格指导员和网格员进行调解2次不成功的,由村民小组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参与调解,做通当事人工作,力争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于村民小组调解2次不成功的,及时上报村(社区);对于村(社区)调解2次不成功的,上报乡镇综治中心;对于乡镇经过2次调解仍未化解的,上报县级综治中心统筹力量协同调解。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组织部 中共文山州委政研室)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