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文山 新实践】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4-10-17 09:22:03  

近年来,文山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教育兴州”战略,以“文山之干”掀起文山教育改革发展新热潮。全州以“一中”为龙头的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州职教园区一体化改革顺利推进,像抓控辍保学一样抓职业教育做法在全省推广。3名教师及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云南省最美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以“一中”为龙头的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文山发展近期、中期、远期都要依靠教育的理念,坚持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关爱师生、典型引路和氛围营造上“五个优先”抓教育。州、县(市)、乡镇(街道)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当好“教育书记、教育州(县)长、教育勤务员”,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学校当好“编外校长”。实行常务副县(市)长管教育、乡(镇)和县(市)教体局共管乡(镇)学校制度。每年开展县乡党委和教育成员单位抓教育向上级党委、乡镇学校向县教体局和乡镇党委“双述职”。州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县(市)、乡镇党政领导“议教育、进学校、访教师、看学生”成为新常态,各县(市)、乡镇、村组都在通过爱心捐赠、集体经济等实际行动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教育“国之大者”成为全社会共识,“教育兴州”成为了文山人民新的“口头禅”。出台贯彻落实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十九条措施、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州对县(市)综合绩效考评。全面完成283所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创建学校党建长廊示范带36条覆盖128所学校。

以“一中”改革引领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实行州委书记、州长抓州一中,县(市)委书记、县(市)长抓县(市)一中改革发展机制。出台全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选任管理办法,州一中、文山市一中、砚山一中、西畴一中通过引进特殊人才担任校长,实行校长年薪制和聘任制,其他县(市)考察优选,选强配齐一中党政领导班子。支持“一中”自主确定年度引才计划,改革以来引进高水平教师226名。积极探索优质高中集团化办学,州一中参与合作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中文山卧龙高级中学顺利招生办学。建立普通高中学校绩效考核制度,2022年、2023年共核定普通高中目标绩效7589.41万元。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2022年的47.78%提高到50.5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4.03%,全省排名第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63%,全省排名第二;“双减”工作形成1个全国、7个全省优秀典型案例。

抓应读尽读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增效。文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并与6所职业学校实现“1+6”一体化办学,开设有高职专业12个、中职专业59个,“一院六校”在校生12573人。实现“3+4”中本贯通、“3+2”中高贯通,让中职学生不读普高也能上好大学。围绕三七、绿色铝等重大产业,产教联合体、职教集团化、产业学院办学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更加紧密,职业教育在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面作用不断凸显。围绕确保有学位、都入学、少辍学、能就业“四个确保”推进职业教育应读尽读、应培尽培,各县(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职业教育,落实县(市)、乡镇(街道)和初中学校三级挂包责任,实行清单化送生,责任式移交,2024年秋季学期已有20953人就读职业教育,预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将提高到95%以上。推进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11所中职学校已达标6所,2024年将再实现达标1所,2025年有望实现达标率90%以上。坚持就业导向,全州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图片14.png

开展教学比赛促教学质量提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开展“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明师道”专项整治,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和强师计划,加强书记校长队伍、班主任队伍、骨干教师队伍等办学关键力量,举办“七乡红烛”大讲堂、书记校长大擂台、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教师15万人次,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791名,培养名校长、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128名,正高级教师147人,161名专家“组团式”人才帮扶惠及78所学校,美育浸润行动274名师生支教边境县,有效缓解体育美育教师紧缺问题,传帮带梯队式、教学研一体型师资队伍正在形成。稳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3.8万余名教师参加县管校聘改革,100余名校长、2500余名教师交流轮岗。

构建少年儿童成长优良环境。出台“防学生溺水六条”“安全健康管理九条”“一乡(镇)一游泳池”“一图一表”管控危险水域、千名干警挂万班、基层治理“一网兜”等系列工作措施,“1530”学校安全教育模式全面推广,创建平安校园1504所,覆盖率78%,2024年底将实现全覆盖。出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十条”措施,全州党政机关4.3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关爱5.2万名困境儿童,4.67万名教师全覆盖结对关爱在校留守儿童,放假第一周、开学前一周教师全员家访学生。学校公用可视电话、“悄悄话”信箱、到父母务工地游学等做法架起儿童与家长心灵沟通桥梁;509个“希望澡堂”让29万名农村学生洗上热水澡,1016个村(社区)全覆盖开设“少年儿童之家”,120余万人(次)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好。少年儿童安全健康和关心关爱工作点面发力、纵深发展,文山做法得到中央、省级媒体持续关注,成为全省、全国推广的亮点。扛牢意识形态安全主体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定期研究思政课建设,挂联学校领导干部到校作形势报告,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图片15.png

马关县第二小学组织学生到罗家坪大山主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以“五育并举”提高立德树人水平。实施思政课程建设工程、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程、评价激励体系建设工程、育人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工程、实践活动育人工程“六大工程”,在州、县(市)分别建设1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分学段和类型成立大学、职业教育、高中、初中、小学5个州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各县(市)、学校成立N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先后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文山分课堂”暨“七乡·红烛大讲堂”8期,推出覆盖8县(市)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19条和省州中小学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6个,组织开展“七乡少年寻”研学旅行活动500余次3.5万余人次。巩固提升边疆红色堡垒、红烛先锋、红心少年、红色印记、红色力量“五红教育”品牌,探索出边疆学校德育实施新路径,命名德育星级学校154所,建成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20所,广大师生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政治自觉更加坚定。体教融合全面推进,建成国家级体育特色试点校168所,州体职校、丘北县第一初级中学被认定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建成绿美校园2208所,覆盖率96%,2024年可达100%,让孩子们从小在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校园环境中成长。州委、州政府决定今后五年多渠道筹集不少于1000万元的社会资金,设立文山州教育奖(助)学金,对品学兼优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和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师生进行资助奖励,目前正有序推进该项工作。

坚定不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下一步,全州教体系统将深入实施“教育兴州”战略,坚持“五个优先”办教育,认真落实文山州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十九条措施、文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以“一中”为龙头的教育综合改革,引领带动全州各级各类教育整体提升,让文山成为全省优质教育的新高地。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教育事业发展全过程,落实好“双组长”“双述职”“编外校长”等工作机制,推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文山州19条措施落地见效。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管理机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以“一中”为龙头的教育综合改革,引领带动全州各级各类教育整体提升,让更多的文山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能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高素质书记校长队伍、班主任队伍、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培养一茬又一茬优秀的后备人才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做好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和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培育工作。加强教研工作体系建设,加快教研教学一体化发展。

以县(市)为主体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补齐城区学位短板,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提质增效。

像抓控辍保学一样大抓职业教育,加强招生、报名、入学、上学、就业、创业等全过程、全链条跟踪式服务保障,确保未能进一步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教育,让文山每个农民工、新农人都能靠技能增收致富。加快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继续深化州职教园区一体化办学改革,支持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加快技师学院筹建。

加快推进文山学院城南校区建设,加快建设三七大健康产业学院、绿色铝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标准建成示范性产教融合基地。

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抓实防学生溺水和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心关爱,进一步巩固提升“少年儿童之家”“希望澡堂”“一乡镇一游泳池”等措施,落实“6+1”关爱保护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山经验”。

(作者:中共文山州委教育工委书记,州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胥仁政)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