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蓝莓产业“622”联农带农模式 拼出“民富村强”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10-17 10:54:40
自2018年谋划发展蓝莓产业以来,蒙自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按照“组织化引路、精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项目化收益”的发展思路,以蓝莓产业为突破口,破解群众增收难、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探索出“622”联农带农新模式,即:采取农户投入土地、钢架大棚、农药、肥料、日常管理、采摘,村集体企业负责整合各项资源、改造原有果蔬大棚、购买苗木、灌溉系统等生产资料,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苗源、技术指导和销售的优势互补合作新模式,将蓝莓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企业20%、龙头企业20%进行分配,增强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积极性,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集体受益、企业发展的乡村共同致富之路。2022年以来,以“622”模式共发展蓝莓家庭农场62个、420亩,带动62户村民创收620万元以上。
组织化引路“联”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构建党委、党支部和种植户三级责任体系,引领多方协同联动,把土地、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整合起来,搭建农户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实现“村村有企业、家家能增收”的目标。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种植能手、明白人、带头人等共建蓝莓家庭农场,把一家一户组织到蓝莓产业发展中,推进农民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蜕变,推动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变、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零工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通过村村联合方式成立村集体企业“蒙自市振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来投资、管理、运营蓝莓产业,建设基础设施,为蓝莓产业高效高质发展打牢基础。2022年以来,整合资金550万元,改造大棚900个,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62个。
精细化种植“带”农
通过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指导培训,切实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赢”。选用“基质+设施”高效蓝莓种植模式,制定水肥配方、灌溉策略、操作标准等种植技术的工艺路线和操作标准;开发灌溉、监测系统,构建家庭农场终端物联网,实时采集园区环境、灌溉操作和植株长势等数据,农田管理从“传统粗放型”向“智能高效型”转变。组织企业及蓝莓种植大户前往西班牙、西安、青岛等地学习走访4次;开展蓝莓种植、管护、采摘等种植技术及市场知识培训5期,培养本土复合型人才和新型农民工,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更专业的种植技能提高蓝莓产量、提升蓝莓品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同步共频。通过精细化种植与管理,株产提升15%、商品率提升10%、亩产量提升40%。
社会化服务“护”农
建立区域性发展服务“联盟”,合力提供种源、包装、销售等农业综合服务,解决好农户“种植端”“营销端”难题。党委政府、村集体企业、龙头企业三方建立在线农户蓝莓交收和结算管理平台,能够在线查询交收蓝莓的等级、规格、数量、销售价格、交货资金的结算状况等,实现交易可复核、可追溯,强化产业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做到风险可控,切实守护好农户利益。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融合,成立红河州蓝莓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蓝莓品种筛选测试、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运营“满时”蓝莓品牌,获“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称号;制定采收、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等系列产品标准,确保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推动蓝莓进驻盒马鲜生、华润、永辉等商超渠道,持续激发对外贸易新动能,带领农户从“种得好”走向“卖得好”。
项目化收益“利”农
打好“蓝莓+生产”“蓝莓+产品”“蓝莓+农文旅”组合拳,持续实施“富民强村”、蓝莓共同富裕产业园、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联农带农项目,全力把“农业”转化为“产业”。构建“农户+村集体企业+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市场联结、契约联结和股权联结等方式,加快形成以农户为主体、家庭农场为基础、村集体企业为纽带和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多元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确保“联得紧、带得稳、富得久”。成立蓝莓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蓝莓产业发展工作,充分挖掘、盘活、用好乡村特色资源,为提升蓝莓产业发展竞争力夯实基础。蓝莓销售收入按“622”模式进行分配,推动农户进入到利益联结机制中,真正做到农户不离开土地、进入产业学技能、经营产业享收益,成为带动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组织部 中共文山州委政研室)
(编辑:刘虹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