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驻村工作队风采丨王春刚:辛勤汗水浇注美丽绚烂新六掌
发布时间:2024-10-18 11:14:24
没有辛勤汗水的浇注就不会开出美丽绚烂的花朵。砚山县蚌峨乡六掌村,绿水青山环绕,蓝天白云辉映,百姓生活富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经历的沧桑巨变,更没有人知道还有那么一个人,参与了六掌村的建设,见证了六掌村的变迁,他总是对村里的一桩桩“小事”时时放心不下,他就是砚山县蚌峨乡六掌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春刚。
主动走出来,用心驻村,当好群众“守门人”
8年前,全国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王春刚作为州委政策研究室一名干部,首次踏上这片土地,破旧的土坯房,泥泞不堪的泥巴路,环境卫生“脏乱差”,典型的深度贫困村。2019年7月,在脱贫攻坚的紧要时期,他主动请战,走出机关,第一次来到六掌驻村,开启了驻村帮扶生涯。驻村以后,为尽快熟悉情况,打开工作缺口,他认真谋划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政策,多次深入全村13个村小组741户农户开展遍访,对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一个个解答、一桩桩难事一步步解决。2023年5月,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他怀揣着“还有一些群众期盼的问题没解决,还有一些想做的事情没完成”的满腔热忱,再次主动放弃手中笔墨,第二次来到六掌驻村,毅然投身到六掌村乡村振兴建设一线,兴产业、搞建设、谋发展。通过多年不懈努力,如今的六掌村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清爽开阔、绿树成荫、花草繁盛,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振兴画卷。
扎实沉下去,用情驻村,当好群众“知心人”
驻村期间,王春刚真正把驻地当做自己的家,把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每天走村串户,每到一处都与群众亲切交谈,访贫问苦,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时间长了,群众对他非常信任,“王书记,我家的入户路还没有硬化”“王书记,我家的房屋需要加固”......有什么困难都会想到这个驻村第一书记,把他当成了知心人。“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第一次驻村期间,他的妻子生育二胎,当时正忙于村内道路硬化,虽然单位批了1个月的护理假,但他依然坚守阵地,为的就是尽快把路修好,及早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当看到全村50多户群众不再走泥巴路时,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效果干上来,用力助村,当好群众“领路人”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驻村期间,他一直想着,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为群众做点好事、办点实事,倾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先后协调5万元水泥帮助大寨、良子50多户群众硬化入户路;争取资金3万元,拆除并重建龙老、峨沟、龙舍下寨3座危旧公厕;筹集资金5万元,帮助大寨村小组40多户农户安装了楼梯扶手和门窗;争取资金200万元,修建了六诏水库至坝脚岔路1.5公里柏油路;自掏腰包购买水泥20吨帮助龙舍中寨硬化生产道路;协调水泥70吨,支持大寨村小组硬化活动场所,帮助龙舍下寨、大寨村小组农户硬化入户路、庭院和建盖房屋;协调砚山移动公司帮助渝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架设1.5公里网线;协调三角梅、松树苗1900余株,解决绿美建设短板难题......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他每到一处都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群众要学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经常利用群众会、主题党日、“三讲三评”等,给群众讲党的先进理论思想,答疑解惑,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2017年,六掌村率先在全州探索建立“街长制”“铲铲制”;2019年12月被国家部委评选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1年4月被评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4年4月被评为省级“卫生村”。2020年,他本人被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21年被评为“文山州最美家庭”。
(供稿:文山州委组织部、砚山县委组织部)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