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沪滇携手,广南县中药材产业欣欣向荣

发布时间:2024-10-21 11:17:33  

近年来,广南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着力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品牌不响、营销不畅、链条不长、效益不高、业态不多等瓶颈,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持续投入帮扶资金3195万元,以石斛产业为主导,以种苗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畅通渠道等为突破点,实施了铁皮石斛种苗繁育组培工厂等一系列项目,巩固拓展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源源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石斛、蒜头果、苦参、百合、生姜、八角等20余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共16.9万亩。

完善基础延链条

在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广南药王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苗组培室里,一排排育苗瓶整齐划一,犹如待阅的士兵;种植基地里,一丛丛石斛井然有序,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分拣车间里,一群人喜笑颜开,各司其职,行动有序,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广南县通过建设石斛、蒜头果、百合、生姜等中药材组培工厂、种植示范基地、分拣加工厂等基础设施,为中药材的精深加工筑牢基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增强动力。2020年,投入上海帮扶资金300万元建设了岜夺中药材组培工厂,打造了广南铁皮石斛种苗繁育和科研基地,推动石斛种苗繁育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目前该基地可年产组培苗100万瓶,产种苗1500万丛。2023年,投入上海帮扶资金515万元实施了5000平方米中药材综合加工厂房建设项目;2024年又投入上海帮扶资金1250万元,实施莲城镇五福山万花岭蒜头果产业配套设施、五珠乡五珠村特色农产品分拣加工车间项目。这批项目的建成投用,使广南县集种苗培育、种植、集散、分拣、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突出“绿色”树品牌

以石斛产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打好中药材“原生态”绿色牌。2019年,投入上海帮扶资金200万元在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建设铁皮石斛产品粗加工车间,该车间年产铁皮石斛初加工产品约18吨,成功开发了以铁皮石斛为核心的系列健康产品50余种。

目前,广南县凌垭原生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杨柳井建成铁皮石斛为主的高品质药园1个,注册了“凌垭”牌,研发出了铁皮石斛花茶、石斛花酒、石斛鲜汁、石斛西枫斗、石斛切片、石斛精粉、石斛面食和以铁皮石斛萃取精华深加工的石斛牙膏、面膜、润手霜、唇膏等美妆日化系列产品。公司拓展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线上开通淘宝网店、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线下在“六郎城·仙草秘境”旅游景区贡斛苑内设置产品展示专柜,供过往游客参观、购买体验,作为旅游“伴手礼”,同时在县城开设直销店,供广大消费者现场选购。

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广南药王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0年获得云南省“定制药园”称号,并获得ISO9001认证、有机产品等多项认证,目前,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20个、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版权保护5项。广南县凌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主体在2021年获得“绿色食品牌”州级产业基地称号。

2013年以来,广南县先后获得“广南铁皮石斛”“广南西枫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广南县“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称号;“铁皮石斛种植和手工艺加工”获评文山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挥优势促营销

借着东西部协作的强劲“东风”,广南县利用上海市的市场优势和对口帮扶区的渠道资源,深挖以石斛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广品入沪”中药材营销渠道。一方面,依托上海援滇挂职干部积极组织中药材企业参加上海的各类大型展销会,逐步打响广南中药材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大力对接电商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线上推广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3年,在上海市静安区九百世纪食品城搭建了50平方米的文山农特产品销售展示区域,以市场化合作模式,推动包括广南在内的文山农特产品走进上海。同年7月,组织广南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加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2024年5月,组织广南聚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上海参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山专场”展销会,通过“现场展销+直播助销”的方式,展示了铁皮石斛草本牙膏、铁皮石斛滋养护手霜、石斛紧压茶(生茶)、石斛冻干粉等系列中药材类产品。6月,组织广南药王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到上海参加2024年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现现场销售额3万余元。2024年以来,广南县实现中药材系列产品销售额1200万余元。

利益联结保增收

采用“凑零为整”的方式,坚持“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村集体资产资金入股分红、带动群众就业、带动种植发展等利益联结方式,将企业、村集体、农户“捆绑”在一起发展创收。通过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推动经营主体与群众有效“互融”,破解了村集体无经济、农户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和产业“散小弱”的窘境,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农业产业从“零星”到“规模”、农户收入从“零碎”到“稳定”、帮扶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杨柳井乡引进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广南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合作社,在六郎城村发展石斛种植产业,建设以加工广南西枫斗、铁皮石斛花茶、干条、切片、精粉等劳动密集型、半机械化加工内容的加工场地1个,扶持石斛种植基地流转山林地3500亩,建成达产驯化基地2200余亩。带动杨柳井乡宝月关、普弄、阿用三个村委会524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增收致富。从2017年底开始,合作社与杨柳井乡的宝月关、龙哈、杨柳井三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达成协议,以入股分红形式共同开展广南铁皮石斛种植建设项目,建立按年分红、共管共建共同发展石斛产业的机制,每年按10%~13%给村集体经济进行分红,实现群众与集体“双增收”。

拓宽渠道扩业态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N”发展模式,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杨柳井乡六郎城村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品种丰富多样的野生铁皮石斛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武术表演、民族服饰、饮食、刺绣、歌舞、跳拢娅歪等民风民俗,走好“石斛+康养+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

在东西部协作机制作用下,投入上海市、区等各级各类帮扶资金1445万元,开发“六郎城·仙草秘境”铁皮石斛生态观光休闲园。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万米石斛观光长廊、铁皮石斛特色林区、铁皮石斛休闲观光园、铁皮石斛养生休闲中心和健康疗养基地,开展深度旅游体验活动。如今的六郎城村已经形成了集广南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示范观摩、观光旅游、休闲康养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2021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门票收入492.62万元,产品销售和餐饮收入234.72.万元,综合收入727.34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群众增收约66万元。指导六郎城村小组农户开办便利店、餐饮小吃等个体经营10户,通过到“六郎城·仙草秘境”旅游的游客带动消费,户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家住六郎城小组的黄永萍,2022年开办的广南县杨柳井天天旺食品供销便利店,现月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年收入达6万余元。

(李文 郑周雪)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