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昭通市镇雄县:用活“1262”响应联动机制 探索“微网格”轮守联防模式 牢牢守住安全度汛底线

发布时间:2024-10-21 12:00:27   来源:​办公王炸,中国电信云PAD!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委王宁书记要求“要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切实把‘1262’机制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镇雄县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探索形成木卓镇新桥村防汛经验。

基层防汛的薄弱环节

镇雄县地处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有国土面积36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262个村(社区),总人口171万人。境内有横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水系河流32条798公里,临河危险区155处、山洪危险区15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418个,危险区、地灾点共涉及157个村(社区)10.26万人,加之辖区地形起伏、沟谷纵横,三大水系流域积雨面较大、滞蓄能力差,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呈现出汇流快、流速快、成灾快、防汛难的“三快一难”,是镇雄县防汛工作面临的最大实际。从历年来有据可查的防汛工作情况看,雨情、水情、灾情最为严重的是2015年,这一年发生的鱼洞乡鱼洞村“5·10”山洪,共造成2人失踪、9人受伤、3600余人受灾;也是在2015年发生的木卓镇新桥村“8·17”山洪,共造成2人遇难、7栋房屋倒塌、152栋房屋受损,灾情令人痛心。

为找准基层在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分析清楚为什么没防好、症结在哪里,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复盘分析,主要的问题大致有3点:一是网格划分不精细,到户到人的提醒叫应不及时。虽然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网格,但部分村民小组人口较多,我们5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占比达11.75%,加之农村群众居住都比较分散,村组干部在收到预警信息后,通过一家一户地打电话或敲门,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醒叫应到每一户群众。二是应急演练不聚焦,群众防汛的主动意识不够强。一些地方组织开展的防汛演练针对性不强,聚焦实战不够,导致部分群众防汛意识不强,听到撤离信号仍然不会主动撤离,甚至有的“不见棺材不掉泪”“只顾钱财不顾命”。比如,2015年我县鱼洞乡“5·10”山洪失踪的2名群众,有1名就是在已经转移避险后,又跑回去开车,导致遇难。三是运行机制不完善,基层干部的责任压实不到位。个别地方的村组干部,防汛职责不够明晰,所负责的区域、包保的群众、承担的任务不平衡,运行机制没有理顺,导致防汛个别环节的工作运转不够顺畅、不够高效。

探索防汛的管用措施

今年,省委确定昆明市官渡区、曲靖市富源县、昭通市镇雄县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县,要求我们围绕“防火、防汛、‘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4项重点任务开展试点。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省委组织部给予了大力关心、指导和帮助,刘非部长亲临镇雄县调研指导。在整个试点工作中,昭通市委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苏永忠出席动员部署会议作了重要讲话,指导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镇雄县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守底线、有实效、出经验”目标,探索形成了木卓镇新桥村防汛经验,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深改办、省应急管理厅的肯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木卓镇新桥村地处大庙河径流区“三山夹两水”的低洼地带,坪头、雷家坪、关火地3座大山之间的新桥河、干沟河2条河在辽叶坝村民组石桥处交汇,积雨面达8.9平方公里,临河居住的辽叶坝、河坝2个村民小组155户735人,最近的房屋离河不足1米。我们针对基层在防汛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为契机,指导木卓镇新桥村用活“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探索形成了“到户到人、实战实训、即叫即应”的防汛做法。

(一)建立“五户联防”网格体系,防汛责任到户到人。针对网格划分不精细的问题,坚持“就近联保、快速响应”原则,在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全科网格”、实行编码管理的基础上,根据临河2个村民小组155户群众的居住分布情况,以5户为单元划分31个“微网格”,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每个“微网格”推荐1名党员或有责任心的群众担任网格员,负责预警信息提醒叫应和带领群众转移避险。网格划分后,以“微网格”为基本单元,探索推行“单户换守”和“联户轮守”夜间值守制度,5户群众之间居住较为分散的,单户家庭内明确2名家庭成员轮换守夜;居住相对集中的,联户家庭之间明确2名人员轮流守夜,一个守上半夜、一个守下半夜,收到预警信息或发现险情,立即叫醒本户和联户家庭成员做好转移避险准备。针对包保责任不明晰的问题,整合16名镇村干部和驻村干部,每人包保1至2个“微网格”,平时负责风险排查、督促群众执行轮换制度,战时负责组织群众转移避险。通过“微网格”精细管理和“户联户”群防群治,确保了预警信息能第一时间到户到人,遇到险情能快速响应、有序处置。

(二)建立“实战实训”演练制度,防汛能力全面提升。围绕破解群众防汛意识不强、防汛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指导新桥村把群众居住分布、网格划分、党员责任区、包保干部、特殊重点群众、转移路线、避险点等要素,制作成防汛救灾“作战图”,既让镇村组干部清楚自己的责任区域和包保任务,又让群众一眼就能看懂自己家在哪个网格、网格员是谁、包保干部是哪个,清晰、直观地进行标注。同时,制作转移避险“明白卡”发放给每一户群众,实打实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引导群众牢记“一个信号、两个不要、三个认准”,“一个信号”就是:统一以敲锣为撤离信号,“两个不要”就是:不要不听招呼到处跑、不要只管钱财不顾命,“三个认准”就是:认准带队人员、认准撤离路线、认准避险地点。通过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和看得懂、会操作的演练,不仅增强了防汛意识,而且提高了防汛能力。

(三)建立“即叫即应”运行机制,防汛措施有效落实。我们聚焦“1262”机制在一个村、一个村民小组如何落实、如何操作,认真落实极端天气前查预防、极端天气中查隐患、极端天气后查灾情的“三查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和工作流程,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转化为行动指令,进而转化为迅速反应、有力应对的具体行动。当接到12小时气象预警时,挂村的乡镇领导到村上值守,村干部分片到村民小组值守并做好重点区域风险排查工作,包保干部和网格员立即通过微信、电话、流动喇叭、敲门等方式“点对点”提醒叫应群众做好转移避险准备;当接到6小时气象预警时,按应急方案和工作流程,预置救援物资及救援力量,包保干部和网格员按职责分工转移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病人等特殊群体;当接到2小时气象预警时,综合研判发出撤离信号,由党员责任区负责人敲响“防汛撤离锣”,包保干部和网格员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同时注意防止人员回流,确保整个防汛制度化、流程化操作。

今年入汛以来,木卓镇新桥村通过“联防联控、实战实训、即叫即应”这一做法,已成功应对3轮强降雨,均未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8月9日晚10点左右,面对2小时内降雨量达140毫米的瓢泼大雨,河水迅速漫过河堤、冲入街面,临河群众屋里的积水,最深已经达到了50厘米,由于“微网格”充分发挥作用、“换守制”及时提醒叫应,整个转移避险十分及时,也非常有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县委以试点为契机,及时总结推广新桥村防汛做法,指导732个防汛重点区和地灾隐患点,做实“微网格”、推行“轮换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应急值守、靠前指挥”的重要指示精神,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到县防汛指挥部进行调度,深入一线指挥,督促指导乡村两级牢牢守住安全度汛底线。今年以来,全县共应对17轮强降雨,均未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7月5日零时38分,县防汛指挥部接到牛场镇通过“微网格”值守群众的报告,牛场村街上组背后山体发生异响,同时山石滑落、伴有塌方体。我们指导牛场镇把“自上而下”的天气预警信息与“自下而上”的群众报告信息结合起来,综合研判、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仅用15分钟就叫醒转移了危险区的71户230名群众,由于组织撤离及时,成功避免了6户34人伤亡,“崩塌成功避让案例”被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通报学习。

关于防汛的几点体会

在防汛工作中,镇雄县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收获了一些体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党组织的“引领力”,是做好防汛工作的根本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镇雄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示范岗,将党的组织体系嵌入防汛“提醒、叫应、转移”应急指挥体系,实现了每个环节都有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发挥作用。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不断提升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才能为做好防汛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精细化的“微网格”,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基础。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人口规模、地形地貌各不相同。镇雄县注重用活“1262”响应联动机制,结合群众居住分布情况,在村民小组之下,以5户为单元划分“微网格”,整合镇村干部、驻村干部直接包保到“网格”,确保了防汛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治理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只有做深、做实、做细“微网格”治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夯实防汛工作基础,才能确保防汛措施落实落地、预警提醒到户到人。

(三)户联户的“轮换制”,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关键举措。防汛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要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群众是防汛工作的主体。镇雄县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探索“单户换守”和“联户轮守”夜间值守制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筑牢防汛工作的“群防群治网”,确保了提醒叫应及时、转移避险有序。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确保防汛工作取得实效。

(四)听得懂的“大白话”,是做好防汛工作的有效途径。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十分重要。镇雄县探索制定的防汛救灾“作战图”教育引导群众牢记的“一个信号、两个不要、三个认准”,话糙理不糙,都是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只有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让群众能理解、会操作。

(文山州委组织部、州委政研室供稿)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