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曲靖市会泽县:挖掘现有帮扶车间潜力 吸纳更多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

发布时间:2024-10-22 10:21:03  

会泽县是全省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有脱贫人口34.15万、易地搬迁人口10.2万、三类监测对象4.02万。近年来,会泽县立足脱贫人口体量大、增收基础弱、“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多的实际,把挖掘现有帮扶车间潜力、吸纳更多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基层治理、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拓展白雾村“三个组织起来”做法,千方百计盘资源、育产业、促就业,让更多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全县农村劳动力实现县内转移就业14.4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3.6万人,占转移就业人数的32%。

盘活资源激发潜力

按照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的要求,全方位清理摸排现有帮扶车间底数、现状、问题,共整合闲置资产30.4万平方米,推进一体化管理利用,用资源换投资、换产业、换就业、曾经尘封已久的老车站、旧市场、老厂房等“死”资产成为“活”资源。老车站改建新园区。对钟屏街道8000余平方米老客运站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农产品分拣中心1800余平方米,并配套基础设施,建成集服装纺织、电商直播、农产品分拣加工、物流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4家,直播达人30多位,新增就近就业3600余人。助农主播“石榴姐”2023年在抖音直播带货七彩土豆、开花洋芋10万多单、盐水石榴近4万件。旧市场建起生产线。清理乐业镇罗布古、二顺、黑山、乐业、鲁珠5个集市闲置资产,盘活闲置土地200亩、门面70余个、摊位1190个,建成厂房3000余平方米。依托乐业辣椒产业,引进武工坊(会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海高盛农产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按照全县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吸引广东誉韵电子、云南乾鹏塑业等企业建成5条生产线。共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累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30万元。闲置厂房焕发新活力。对以礼、钟屏等街道易地搬迁闲置房屋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闲置资源“数据库”,制订“一厂一策”利用方案,先后引进了电子产业、服装生产、草莓分拣等3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盘活闲置厂房12000余平方米。形成以盛之发机电、佳源捷科等电子产业加工为上游引领,姗恒教具、吉妙玩具厂等服装制造、毛绒玩具加工为产业中端,波腾农业、微牧农业等农产品加工为下游集群,吸纳50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大抓招商拓展渠道

把招商作为盘活资源拓展岗位的重要突破口,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从洽谈到落地全过程、一体化管理闭环,外来企业主纷纷当起牵线人。专班招商打开“突破口”。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发挥县处级职级干部工作熟悉、经验丰富等优势,由县处级职级干部牵头组建文化旅游、劳动密集型、新能源、种植业、养殖业、绿色磷化工6个产业招商专班,完善招商项目、目标企业、要素保障“三库”和总投资、年度投资、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在谈项目、拟谈项目“六清单”,完善定期会商、日常对接、行业洽谈、民间交流等机制,围绕马铃薯、辣椒、石榴、服装、电子元器件等开展小切口招商,通过“请进来”洽谈、“走出去”招商相结合,邀请215家企业到会泽考察,赴省内外招商67次,引进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27家。企服中心积攒“金口碑”。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整合27个涉企部门职能入驻,建立“1个牵头单位+1位服务专员+1个服务团队+1套联动机制”,集中提供项目、人才、法治、金融等9大服务板块,进驻涉企服务事项187项,设置兜底窗口,实行简单问题当场即办“不过夜”、较为复杂且需跨部门协调的在3个工作日内解决、对服务板块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兜底窗口统筹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的“135”限时办理机制,推动涉企难题高效化解,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审批等困难问题300余个。大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提供最高300万产业帮扶资金和1000万融资担保。以企引企扩大“朋友圈”。充分利用企业在信息、人脉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行县级干部联系企业、政企座谈等机制,主动与企业家交朋友,发挥企业桥梁作用,帮助引入上下游企业43家。奋精电子厂是会泽县为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最早引进的扶贫工厂之一,刚到会泽时仅有发展资金20万元,投资建设1条生产线,吸纳就业17人,企业入驻后,会泽县给予公司的“代办、帮办、领办”等服务支持,妥善解决用工、用电、用房等难题,设立儿童服务站,解决了员工子女接送、看护、辅导之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有效降低了公司办事成本,企业在会泽发展势头良好,产值连续实现倍增,目前累计总投资5000余万元,车间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投产8条生产线,年生产总值7000余万元。在企业的大力宣传带动下,引入电子产业上下游企业4家,盘活闲置帮扶车间4000余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

特色产业扩大就业

依托立体气候优势,引导本地能人、返乡人员、各类主体就业创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近三年来,累计回引返乡创业人员7230余名,创办领办实体项目1万余个。其中,以草莓、石榴、肉牛为代表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夏季草莓持续壮大。引导支持返乡创业村民段自东试种夏季草莓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大户带散户、抱团发展”模式,培育了72个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540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同时,引进6个新品种试验示范、繁育种苗150万株,投入资金1.5亿元建设集冷链、物流、加工、交易、科研为一体的夏季草莓交易中心,提升整个草莓产业的附加值,盘活2000余平方米厂房用于草莓分拣,4.8万人从事草莓种植、采摘、分拣、加工等,夏季草莓种植面积达9万亩、占全国80%,综合产值27亿元。盐水石榴促农增收。回引在昆明从事水果批发生意的杨勇返乡发展石榴产业,成立了“会泽县盐水软籽石榴基地”,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引导群众大规模种植石榴,带动娜姑镇发展软籽石榴5.5万亩,产量达4.6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4300户群众户均增收25000元以上。肉牛全产业链全面形成。引进国家级认定的唯一肉牛种业阵型企业—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进驻会泽,投资1.5亿元建设西南地区规模数量最大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解决全县技术服务能力不足、散户养不好、发展质量不高等难题。投资2.2亿元建设20万头肉牛交易市场和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回引昆明市安康牛羊肉交易中心创始人保德胜经营,解决市场交易和屠宰加工的问题,补齐了会泽肉牛全产业链短板,形成从种源、饲草、养殖、交易到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2023年肉牛存栏47.3万头、出栏20.92万头,存出栏数均处于全省前列,综合产值65亿元,全县近8.4万人从事肉牛养殖、饲草种植、牛产品交易。

服务保障稳定就业

围绕产业布局“零工市场”“奋斗驿站”,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就业顾家“两难”问题。“体力工”变“技术工”。对全县58.4万劳动力进行系统摸排,按照年龄、学历、技能水平、就业意向、工资预期等分类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紧贴企业需求和劳动力实际,采取订单、定向、定岗等培训方式,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元器件生产加工等短期、中期、长期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技能水平、增加劳动收入,累计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21.7万人次,2万余名临时工变为固定工最终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做法被人社部列为助力乡村振兴品牌建设行动案例。对有劳动能力但就业困难的特殊群体,通过教育引导、分类指导,帮助做好就业规划、定制特设岗位,确保稳定就业。78名安置帮教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已就业66人,114名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已就业98人,1250名大龄未婚男性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25人。“出家门”就能“进厂门”。采取政府牵头,街道、社区、企业+N联动模式,建设县级综合性“零工市场”,为就业人员提供寻岗、就业、维权等十大就业服务板块、十二个服务窗口,在25个乡镇(街道)建立“零工驿站”,每日推送就业岗位、每周举行现场招聘、每月开展就业宣传。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66场,推送招聘岗位18万个,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余万份,接受政策咨询4.5万余次。开通“会泽职通车”,提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点对点闭环服务,500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幸福里”解决顾家“大问题”。采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打造了5个集“就餐、住宿、出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金融、维权”为一体的3分钟就业服务“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为群众集中供餐、拎包入住、送岗到家、定岗培训、维权服务、矛盾调处、孩子托管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最大限度减少务工群众后顾之忧,帮助2.9万名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会泽有效解决了资源盘活利用难、引人留人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三难”问题。在工作推进中,有四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明确思路是关键。思路决定出路,找准思路才能谋准发展的方向举措。二是因地制宜是基础。在招商引资中,只有充分考量本地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等基础条件,搞清楚“有什么优势、要什么产业项目、谁能帮我们解决”3个关键问题,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三是营商环境是支撑。营商环境像个“大磁场”,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企业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四是群众受益是根本。泽县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根据人口分布布局产业,形成了以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区为重点,交通节点乡镇为补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格局,完善午餐、午托、课后辅导等服务,最大限度解决群众就业顾家“两难”问题,探索“党组织+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基层党组织引领联农带农机制建设,让企业、农户以及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实现抱团发展、多方共赢。

(文山州委组织部、州委政研室供稿)

(编辑:周秋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