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富宁八角: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4-10-23 10:16:51
八角在富宁县已有300多年的栽种历史。提及八角,大家都会想到富宁,富宁八角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近几年,搭上科技快车,走出低谷的八角产业让富宁群众重拾信心,返乡的年轻人靠着八角树每年能有几十万元的稳定收入。群众生活富裕,村寨人气兴旺,和美的生活画卷因八角而散发出芳香。
在八角采摘的黄金时期,富宁县的乡野村寨到处弥漫着八角的香味,八角林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瑶山壮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摘八角。
曾经,因长期“放养式”种植,八角遭遇极其严重的病虫害,一度成为群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特别是2010年以来,洞波乡渭基村以及周边多个乡镇几千亩的八角林陆续染上炭疽病,出现掉叶子、不开花、不挂果等症状,最后成片枯死,就连具有250多年树龄的“八角王”都因病虫害掉光了叶子,几近死亡。
“八角遇到病害以后,产量低、价格低,大家对这个产业失去信心,几乎没有人愿意种八角。”洞波乡西六村村民刘彪说。
2019年,富宁县委、县政府实施“归雁计划”政策,在洞波乡等八角主产区积极联系发动乡贤、返乡人才和“农村党员实训员”外出学习,并引进公司和技术探索攻克病虫害的办法,改造低效林铲除病死树。在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土”专家李金辉等一批专业人士的带动下,群众观念转变,开始给八角树打药、施肥、打吊瓶,经过系统、科学的管护,炭疽病得到有效治疗和预防。据富宁县林草局副局长戴星睿介绍,通过标准化建设,全县共辐射带动八角提质增效实施面积20余万亩,八角科学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种植户户均收入4万余元,人均收入9000余元。
“他们治病我们就在旁边看,观望一年,真的有效果了,果实长得比以前还好,我们就跟着学起来了。”西六村村民刘芳铭兴奋地说。
据悉,目前云南八角产业研究院、富宁县八角研究所联合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林科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在富宁县共同成立了八角产业研究院,以期通过科技助力八角产业飞得更高。
走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7个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大门口,载满新鲜八角的大卡车有序排起长队,车间生产线上,工人忙碌的身影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袋袋八角去除杂质后进入蒸汽杀青环节、烘干环节,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作为云南省八角主产区和核心区,富宁县八角种植面积达到70余万亩,享有“中国八角之乡”的美誉。然而,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出的八角绝大部分只能销往较近的广西地区,长期以来价格低迷,群众增产不增收。
2022年,富宁县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同年7月,公司投资2.5亿元的富宁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在板仑那谢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建设,并于2023年4月正式投产,中国八角数字化服务平台、农产品检测中心也建成运营,生产线满负荷运作一年可烘干八角生果4万吨。目前,公司已建成八角高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6500亩,采穗圃及苗圃基地205亩,年可出圃优质苗木300余万株。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加工八角生果10万吨、产八角茴香油400吨,年产值可达10亿元。“我们将通过‘研究院+产业基地’‘研究院+众创空间孵化器’等模式,打造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改造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八角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公司董事长黄庆波说。
为助力八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富宁县还积极培育八角经营主体,加强对八角产业的管护。截至目前,共成立集体经济公司7个,八角种植、运营合作社29个,建设八角高效特色示范基地10个,八角产业“小散弱”的状况得以改变,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八角长势好的时候1市斤可卖8元钱,我们村几乎每家都有20多亩八角,丰产期每天可采摘2万斤左右,日收入达16万元,其中有1000多元是众木公司根据《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返给种植户的。”西六村村小组长陆有高给记者算了一笔“八角账”。
近年来,富宁县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农户”的联农带农经营发展模式,促成公司与合作社、村委会(村小组)、农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公司、合作社、乡镇或村委会共同签订《八角收购合作三方协议》,由合作社以当地市场价格向种植户收购八角,公司再以实际收购量按每市斤2角钱返还合作社。最后,合作社以种植户5分、村小组5分、村委会5分、合作社5分的“4个5分钱”模式进行收益分配。
“公司分别与洞波、阿用、里达3个乡镇13个村委会、3个八角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要建强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不能只考虑公司的收益。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是处在一条完整的良性循环链条上的,‘4个5分钱’收益分配方式实际上是以小切口的方式把所有主体都串联起来。”黄庆波说。
小小“5分钱”,让八角资源变群众资产,让种植群众变受益股东,形成公司盈利、合作社规模壮大、村组两级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的“四赢”局面。
连续几年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富宁县八角产业为全州党建引领“一县一业”发展带了好头,树了标杆。如今,富宁县八角种植区域覆盖县域13个乡镇130个村委会1845个村小组,农村受益人口约30.1万人。2023年,全县共收购鲜果1万吨,促进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
走进洞波乡西六村,鳞次栉比的楼房彰显着群众富裕的生活。沿着小路攀爬,八角林里香气浓郁,林壑优美,鲜有蒿草,村民刘美红正“隐身”于树顶采摘八角,“今年结果多,至少要两个小时才能采完一棵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繁茂的枝叶把她遮挡得严严实实。
据介绍,采八角时以树干为中心,绕树铺开一张大塑料布,手够不到的地方用木棍敲打,果实夹杂着少许叶子簌簌落下,然后用吹风机吹走叶子,剩下的就是相对干净的八角。刘美红说,村里无论老人小孩,均具备爬树采八角的能力,“我家种了30多亩八角,去年卖得10多万元,今年产量高,收入肯定比去年高。”刘美红说话的同时丝毫不耽误干活。
目前,富宁县八角种植面积达70.8万亩,覆盖全县13个乡镇137个村委会1845个村小组,2024年成功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2023年,全县八角鲜果产量超过15万吨,农业产值达18亿元。如今,八角已成为富宁县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下步,富宁县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州委、州政府“三棵树”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及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张军丽 龚莉 周西杨)
(编辑:董飞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