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广南县底圩乡普盆村:解“三难”破瓶颈 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4-10-23 15:15:58  

茶产业是广南县底圩乡“一乡一特”主导产业,全乡现有茶园总面积22万亩。普盆村作为全乡茶叶种植重点村,茶园面积达1.9万亩,户均20亩。长期以来,茶产业受生产难、提质难、增收难“三难”问题制约,大基地、大规模未能转化为大产业、大市场,“一乡一特”促增收存在一系列堵点难点。

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底圩乡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通过找项目、找市场、找技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推广机采茶示范点建设,改变茶叶销售方向,以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茶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拓宽产业增收路径,带动普盆村6个小组256户增收322.5万元。2023年,普盆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58元。

坚持全民动员,着力破解产业路突出短板

在无专项资金、配套项目的情况下,乡村两级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村庄自建委员会”作用,采取“发动群众投入为主、逐步争取上级资金弥补”的形式,以普盆村为先行先试村,全面铺开茶基地产业路建设。今年以来,普盆村群众新增集资12.6万元、新建产业路18公里,全村已累计集资185.68万元,建成产业路186.8公里,有效覆盖茶山1.6万余亩,同时覆盖水果7000余亩、八角3300余亩,带动全乡各村群众已筹集资金636万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00万元,共新增开挖茶区产业路908公里,截至目前已竣工553公里,有效改善茶区生产条件。通过实施产业路建设、减少茶园撂荒、提高生产效率,每年可为群众增收约800万元。

坚持典型引路,着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针对群众固守传统管理模式、不愿主动谋变求变等问题,先后组织到安徽、四川、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按照典型引路法在普盆村率先实施3500亩茶叶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并逐步在全乡范围内进一步推广,持续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三条措施。即:

规范生产管理标准——以绿色生态为目标,实施“两增两降”技术措施,“增施有机肥”“增加绿色防控措施”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劣质化肥使用”“降低农药使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着力推动产量、品质、产值“三提升”;

试验示范机采增效——以夏秋茶为主,对比手采和机采效益,在示范基地率先推行机采试点,促进生产效率、产出效益“双提升”。按照每月1茬进行采摘,平均每亩茶叶每年度可采收7茬,每一茬亩产鲜叶400斤左右、比手采茶增产150斤左右,一年7次可采收2800—3200斤,按每斤1元计算,亩产值2800—3200元,相较于人工采摘每亩增收约950元;

开展茶农管护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实训户、科技下乡等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共邀请11名省州县各级茶叶专家到基地开展实地培训3次,直接培训茶农309户,间接带动251余户,通过集中理论讲解、现场操作示范等方式,开展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残降解等实用技术培训,解决传统重度修剪、施肥不当、过度用药等问题,强化茶农大生态生产的观念,提升茶叶品质,创造更多增收空间。

坚持眼睛向外,着力拓宽产业增收新路径

主动顺应市场多元需求,结合不同区域茶叶品种、品质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多元销售路径,逐步破解长期以来因销售渠道单一导致群众销售难、增收难等问题。积极开拓新茶饮原料大市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精深加工首席科学家尹军峰带队在底圩乡考察时指出:“这是优良的地方群体品种,全县单体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底圩乡22万亩种植面积,品种单一、具有很大的市场优势,是很好的一款结合新茶饮赛道的精深加工单品的原材料”。当前,新式茶饮行业蓬勃发展,娃哈哈、农夫山泉、蜜雪冰城等饮料茶对优质、特色茶原材料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底圩茶”因其“花香蜜韵,柔甜醇厚”等特色具备进入新式茶饮行业的优势。底圩乡结合实际,以普盆村为中心,把机采茶的推广区域设定在普盆、普龙2个村委会及其他村委会部分村寨推广机采茶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在新赛道上形成“采摘—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并与县内龙头企业合作外出招商,与农夫山泉、娃哈哈等企业开展洽谈,目前已促成收购合作意向企业1家,新增签订“机采茶”订单1000吨,成功迈出融入新式茶饮行业的第一步。2024年9月25日,“底圩茶”受邀参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筹)成立大会,标志着底圩茶将进一步深耕茶饮市场,逐步破解底圩茶长期以来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导致群众增收难的问题。

“小庭院”“细加工”促白茶实现大增收。今年春茶开采以来,以优质头采茶作为原料的“底圩白茶”伴手礼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底圩乡变短板为发展新路径,有效利用被弃管撂荒4.3万亩的茶园无农残、绿色有机的优势,采取“订单+农户”的模式,发动群众利用闲置空房、庭院进行白茶前半段加工,茶农出售鲜叶每斤3元左右,加工每斤白茶售价25-30元,相较直接出售可增收13元以上。截至目前,已通过龙头企业销售白茶2吨,销售额12万余元。坝干“梁白茶”初制所拾管无劳力家庭茶农撂荒茶园60亩,带动6户茶农帮助采摘茶叶交售加工白茶,市场售价达350元/斤,截至目前,该初制所销售额已超35万元。目前,全乡已形成普盆、烟房、叮当3个白茶加工产区。

(文山州委组织部、州委政研室供稿)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