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广南八宝栽好“一粒米”
发布时间:2024-10-24 09:24:38
广南县“八宝米”以产地八宝而得名,为明清贡品,获得“云南六大名米”称号。近年来,广南县紧扣农民增收根本任务,依托八宝米特色资源优势,以八宝镇河野村为试点,加快推进八宝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八宝米“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推进八宝米产业一二三产、“农文旅”融合发展,竭力做活“八宝米文章”,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种植八宝米,助推群众通过就近务工领薪金、流转土地领租金、降本增效节资金、强化科技推动领现金、推进农文旅融合领销售金“五个增收”,通过种植八宝米实现群众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做到“一米活一业、一业兴一镇、一镇带全县”。2023年,河野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3680元。
就近务工,领薪金增收
就近务工领薪金增收。引导群众在八宝谷栽种、抢收季节,到八宝谷基地务工,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栽种、抢收环节,聘用当地群众,实现群众务工增收。2024年八宝米栽种、抢收用工800人,按150元/天计算,为群众增收12万元。
参与基地管理领薪金增收。鼓励群众参与到基地管理中来,通过参与管理实现增收。2024年,吸纳10人参与八宝米示范种植基地管理,按150元/天计算,为群众增收14万元。
进入企业稳定务工领薪金增收。引导群众进入八宝米龙头企业、合作社进行务工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八宝贡、云之香、那糇芒、益康米业等4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吸纳群众就业带动100人,促进群众增收420万元。
流转土地,领租金增收
引导群众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土地最大价值,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增收。2024年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大户流转群众土地1254.6亩,平均每亩500元,实现群众增收62.73万元,其中,核心区河野、牙龙流转400亩,流转费800元/亩,流转资金32万元;皇家御田流转250亩,流转费1100元/亩,流转费27.5万元。
降本增效,节资金增收
强化推进政策扶持、企业发力等措施,促进群众通过降本增效,实现增收。
节约投入促增收。争取政策资金700万元,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发放给群众使用,并为群众提供飞防、机耕、机种、机收等社会化服务,建设示范基地7000亩,切实为群众节约购买化肥、农药、种子支出。
提质增效促增收。企业通过提高加工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企业将降本增效80%(0.25元)用于增加稻谷收购价格,每亩为群众增收300元,涉及订单收购10000亩,涉及群众6800户,为群众增收300万元。产品通过加工包装后,价格得到极大提升,清香米销售价格达到了16-24元/公斤,比普通大米价格高6-10元/斤;润口型大米20-30元/公斤,比普通大米价格高6-20元/斤;家米系列销售价格7-12元/公斤,比普通大米价格高2-8元/斤,远高于市场普通大米价格。
改变收购方式促增收。在八宝镇设置八宝谷收购点,收购群众鲜谷,减少群众拉运成本和晾晒成本,为群众节约拉运成本100万元,晾晒人工成本90万元。
强化科技推动,领现金增收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引导群众当技术员,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种植产量,促进增收。
推广新品种种植领现金增收。引导群众种植八宝米新品种,促进增收。种植新品种八宝谷2号、7号、中科玉豪5000户7000亩,新品种亩均最高增产42.1公斤、增幅8.4%,平均增幅27.01公斤、增幅5.4%,合计增产988.6万斤,为群众增收1779.4万元。
推广新技术种植领现金增收。推广“稻+”立体种养模式,在八宝河野、牙龙等村,建设“稻+鱼虾鳝”种养结合的生态示范基地1000亩,平均每亩稻田增加收入300元,为群众增收30万元。采取“稻+”轮作模式,推广油菜、豌豆、蚕豆等小春种植,2024年种植小春51.27万亩,亩均增收500元。采取“稻+”旱种模式,推广“水稻旱种技术”,开展旱地优质稻核心示范样板1500亩,预计亩均产值500公斤以上,为群众增收150万元。
推进文旅融合,领销售金促增收
推进八宝田园综合体实体化运行,推动一二三产、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展延伸群众增收渠道。
强化经营领域销售金增收。采取“1(县数投公司)+1(八宝镇稻香公司)+N(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种业态及相关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加快推进八宝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八宝田园综合体实现实体化运营,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主体3家,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实现户均增收20万元。
拓展销售领域销售金增收。加强“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积极培育坝哈村党总支书记黄跃盛等“新农人”,开展八宝米销售进展会、进平台、进基地、进直播间、进景区“五进”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2023年,群众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八宝米销售10万斤,群众销售收入100万元。
同时,八宝镇联合16个村集体,成立稻香八宝米种植公司,通过组织群众流转土地、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等方式,把农村有限的土地、资金等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八宝米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预计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文山州委组织部、州委政研室供稿)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