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曲靖富源古敢水族乡:凝聚团结力量 共建幸福“水乡”
发布时间:2024-10-28 17:20:24
金秋时节,走进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青山碧水间,干净整洁的水族村落显得格外迷人。
村庄内,映入眼帘的是群众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涌起金色稻浪,一派丰产丰收的喜人景象;学校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主题活动多姿多彩,师与生和美共生,“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在这里得到了鲜活有力的印证。
长期以来,古敢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深走实,全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大美画卷。古敢乡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云南省生态乡镇”“云南省卫生乡镇”“曲靖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多项殊荣。
古敢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事业发展全过程,将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全乡划分为62个大网格、188个小网格,构建起党政主导、单位协同、干群齐心、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带领全乡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育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之果,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古敢乡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大会、“庭院会”等载体,实现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教育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民俗活动,每年都吸引辖区及周边群众近2万人参加,让“我们都是一家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引导群众共建和谐幸福家园,共享民族团结发展成果。
在学校,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教学课程、“民族团结教育”黑板报比赛、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结合儿童节、青年节开展“祖国是个大家庭,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
古敢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主抓手。目前已累计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5800亩,事关产业发展的交通“大动脉”全面打通,百香果、大米、韭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在外经商的张成伟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百香果产业。目前,张成伟种植的200余亩百香果初见成效,不仅自己有了不错的收益,在其种植基地务工的人员每人每月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由于古敢乡优越的气候条件,产出的百香果品质较好,“古敢百香果”在市场上已小有名气,成了叫得响的特色产品。
除此之外,古敢乡作为云南省唯一的水族行政建制乡,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到古敢乡观光旅游,特别是近年来补掌村、都章村等“水五寨”特色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当地群众依托民宿、农家乐、土特产等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打牢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古敢乡持续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群众参与度,大力发展规模化、多样化的产业,使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多渠道就业,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古敢乡围绕就业政策方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省内转移就业3420人、省外转移就业3269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实施安全饮水新建及修复工程13件,1916户927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全乡46名留守老人、129名留守儿童开展“平时有问候、生活有服务、困难有帮助”的“量体裁衣”式服务,让老人和孩子得到家人般的暖心关怀。同时,通过纵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两污”治理、绿美乡村建设和普法宣传等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为了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我们将持续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让全乡1.6万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一起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古敢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徐得翔说。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富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虹 排版:陆军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