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市连续5年实现汛期“零伤亡”

发布时间:2024-11-01 10:52:26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减少灾害损失与减轻灾害风险并重,持续推进防汛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落实防汛救灾“监测预警、指挥调度、避险撤离、救援救助、安置保障、灾后恢复”等环节五级包保责任全覆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防汛责任的压实,文山市连续5年实现汛期“零伤亡”。

强化预警监测 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文山市将监测预警作为自然灾害防治的前端和先导,着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健全研判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目前,预警监测系统已安装和接入15座重点小型水库监控体系,在全市11个乡镇重要地灾隐患点安装监测报警仪和智能报警器50个。

今年以来,文山市共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45期,从每年4月开始即督促各乡镇街道开展自查,入汛前组织4个市级防汛检查组,重点督导全市83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建立隐患台账,逐一落实责任人,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整改到位,实现隐患整治闭环管理。

同时,文山市以地质灾害四级动态监管系统为抓手,对全市134处地灾隐患点及时开展巡查;在重大节日、特殊时段,及时开展灾害风险会商研判,提前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市、乡、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作用,细化“强降水天气+”风险服务,及时向危险区和受威胁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开展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应急准备。

提升救援效率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围绕“不亡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文山市以组建充实专业救援力量、强化志愿救援民间力量的方式,不断健全骨干突击队和专业队伍为主力、社会救援队伍为补充的市级抢险救援力量体系,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拉得出、顶得上,不断充实市级救灾物资仓库,夯实物资储备,同时积极申请国债资金,推进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

此外,文山市积极推动落实救灾机制,规范灾情管理、统一核报灾情,确保灾情统计报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应报尽报;及时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预案方案,强化预案衔接配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切实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文山市紧盯降雨集中点、险工险段、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户等重点部位,进行全覆盖、拉网式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

压实防汛责任 构建高效防汛工作机制

文山市在防汛关键期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四级书记抓防汛制度,层层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主要负责同志时刻保持临战状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到人”的防汛包保责任制,明确32名处级领导及17个部门包保17个乡镇(街道)防汛工作,乡镇(街道)152名领导包保到村(社区)、819名村干部包保到村小组、6204名党员包保到户,全面建立统一指挥、协作密切、运转高效的防汛工作机制。

今年9月,文山市处级领导连夜下沉一线56人次,科级领导下沉516人次,一般干部下沉1658人次。

细化避险举措 实现快速转移确保安全

文山市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结合山区实际,探索建立了防汛“高、中、低”风险转移避险新举措,从而既能确保解决高、中风险区域农户转移后的住宿、饮食问题,还能缓解一遇强降雨就采取搭建帐篷转移安置的压力,切实打赢抢险救援时间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截至目前,文山市7个领域危险区域共涉及村小组266个,共计5481户23881人。今年以来,文山市共紧急避险转移446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277人次。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