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云南日报》报道文山州:疏堵结合织牢校园防溺水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4-11-06 10:57:15  

11月6日

《云南日报》刊发文章

《文山州坚持疏堵结合——织牢校园防溺水安全网》

报道了文山州

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

坚持疏堵结合

通过建立“一乡(镇)一游泳池”等措施

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详细报道如下

↓↓↓

今年3月,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学生们盼望已久的标准化室内游泳池建成开放,一众“小旱鸭子”终于实现水中驰骋的梦想。

“学校82个教学班全部开设游泳课,每堂课都配备一名教练员、两名安全员和跟班老师全程陪护,保障学生的上课安全。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游泳技能,更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新华镇中心学校老师农灵迷说。

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游泳课。 供图

建校园游泳池,教学生会游泳、懂自救是防溺水的有效手段。去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标本兼治,在全省率先推进“一乡(镇)一游泳池”设施全覆盖,并开展游泳教练员培训,共有755名学员通过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惠及乡村学生37.6万人。2023年以来,暑假期间到乡镇游泳池游泳的农村少年儿童达7万余人次。

乡镇游泳池的建设,不仅让每名学生学会游泳,也让有天赋的学生能及时被发现和培养。“我们学校所有学生都掌握了游泳技能,今年县里举办了第一届中小学生游泳比赛,我们学校的男队和女队都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砚山县盘龙乡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阳家德说。

“‘一乡(镇)一游泳池’的建成使用,从根源上解决了青少年儿童缺乏游泳技能和游泳场地的问题。防溺水重在防,从‘堵’到‘疏’,全环节都要压实责任。”文山州教育体育局安全科工作人员宗广泽介绍。近年来,文山州坚持疏堵结合,通过“一网”兜住防学生溺水、“一图一表”实现水域精准管控、“一套系统”实现监管盲点补充、“希望澡堂”解决学生洗澡难题、“少年儿童之家”确保孩子离校有“家”护,多措并举夯实防学生溺水工作基础,实现了学生溺水事故和溺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

“您已进入危险区域,请尽快离开!”刚靠近砚山县新民水库坝头,防溺水预警驱离报警系统的喊话随即响起。“库区除了有预警系统和监控、围栏,还有巡值人员进行包保值守,每天巡查不少于4次。”砚山县迴龙水库管理中心主任李飞介绍。

从物防到技防、人防,文山州不断筑牢水域防溺水安全网,在文山市、广南县、马关县等地的易溺水区域,安装了200余套防溺水预警驱离报警系统,对重点水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并对涉水游泳者进行喊话、驱离。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报警50万余次,人脸抓拍劝离2万余人次。此外,文山州委、州政府印发防溺水工作方案,精准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工作责任,明确每一个水域的管理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目前,24.9万个水域均有责任人包保值守,实现水域精准管控。

在广南县莲城中学少年儿童之家,孩子们手持毛笔端坐台前,泼墨挥毫间,一个个漂亮灵动的字跃然纸上。“学校开设了20多个社团,丰富孩子们的课余和假期生活,书法课、游泳课、刺绣课都很受欢迎。”广南县莲城中学校长陆春菊介绍,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培养11名教师成为心理咨询师,在校园各处设置悄悄话邮箱,让孩子们的心里话有地方倾诉,还利用暑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让孩子们在假期里不缺爱、有人教。

文山州利用村活动室、学校、幼儿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建设少年儿童之家,实现全州1016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累计建成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点5170个,通过家访走访、结对关爱、夏令营、研学活动等形式,开展活动5万余场次,70余万人次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得到学习、文体、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关爱服务。

点评

文山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把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作为全州校园安全攻坚行动的重要任务,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安全网,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校园安全涉及的点多、面广,文山州各级党委、政府在安全重点领域上多想一层、细节问题上多看一眼,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强化风险研判,学校普建泳池、普及泳课,疏堵结合有效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云南日报》记者:王世涵)

(编辑:李娟 排版:张振飞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