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新文山 新实践】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11-06 17:20:04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时代的新篇。在7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每一幅篇章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每一帧画面都凝聚着人民的汗水与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争先进位,跑出了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文山速度”。文山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0.2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93.9亿元,增长了1874.7倍,年均增长11.2%,先后荣获全国产粮大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12项“国字头”称号,获评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西部百强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聚焦发展“三大经济”,产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做强支柱产业。聚力产业强市,建立健全“链长制”等重点产业发展机制,在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等产业上持续发力,依托文铝公司“链主”企业,落地年产14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绿色铝、15万吨汽车轻量化高端铝合金项目,引进重庆剑涛60万吨再生铝、50万吨高精铝板带和年产450万只绿色铝轻量化锻造轮毂项目,铝产业“朋友圈”持续扩大;深化与华润集团、修正药业、一心堂等头部企业合作,主导培育三七加工企业21户,三七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1+4+N”重点产业基地108个,仙人掌、巴西菇、万寿菊等特色产业先后登上《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绿色铝、以三七为主的中医药、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分别达120.9亿元、172亿元、360.2亿元。

狠抓园区建设。始终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完成文山高新区“管委会+事业单位+企业”模式机构搭建和实体化运行,与上海苏河湾集团实现园区共建。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6项,形成高新区规划许可、水保等快速高效低成本自主审批服务机制。目前,高新区入驻企业77户,纳入统计53户,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水初加工—铝材精深加工—铝运用—再生铝”及绿碱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云南省唯一绿色铝全产业链,和以三七为主,集“生产、流通、检测、科研、孵化”为一体的产业高地。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让文山高新区成为发展壮大“三大经济”的主阵地、承接产业转移的“蓄水池”。

稳步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辐射中心,充分借助州内3个国家级口岸优势,规划打造集加工、销售、贸易、物流、通关、仓储、监管于一体的对外贸易产业园,引导君源商贸、鹏睿商贸等企业实施一批进出口落地加工项目。积极申报出口监管仓、进口保税仓项目建设。金洞、滇南国际贸易中心等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项目规划和招商有序开展。全面谋划大宗建材市场、可再生能源交易市场等10个专业市场建设。蒙文铁路开工建设,马塘站物流园、文山站站前广场规划建设前期工作相继启动。

华龙霞光

聚焦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坚持高标准规划,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坚持国土空间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重新修编,调整空间结构,控制开发强度,针对过去宽马路、大拆迁的规划重新进行优化,紧扣“文砚同城化”,坚持以城定产、以产留人,提升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0.6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强化顶层设计,逐步建成共有产权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三位一体的住房市场体系。围绕夜间经济、商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打造壹然音乐集市、七都古镇、南城之星等消费热点和网红打卡点13个,推出“一刻钟生活圈”消费场景。

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内涵进一步丰富。深入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的“七城创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创新实施“城管革命”十大工程,全覆盖治理大街小巷、城中村、城郊接合部“脏乱差”顽疾,依法整治违建38.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1.59万平方米。完成东山公园提升改造,新建华龙湖公园等主题公园30个。打造百联线木棉大道、文东路枫叶大道、蓝花楹大道等16个特色街区,建成健康步道29.5公里。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国测名单,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盘龙河生态廊道、入城口绿美提升工程等创新做法获人民网点赞。

聚焦“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全面脱贫奔小康。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10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14384户6035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德厚镇党委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13.2万人,坝心乡他披村获国家级“一村一品”村,薄竹镇乐诗冲村、马塘镇卡莫村等22个村入围省级“一村一品”村示范名单。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11676元提高至2023年的18578元,年均增长12.3%。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推行农村工作“六件套”和“六自”模式农村自建委员会。目前,已硬化通村组道路689公里,9179户入户道路、9929户庭院实现硬化,完成569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覆盖率达100%,“一角钱工程”经验在《农民日报》刊登。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促进市场经营主体倍增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推行“办不了”署名回告单、行政审批部门向企业述责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政企手牵手·服务零距离”活动,率先在全省开设招商营商接诊大厅,解决了一批企业的困难和问题。2023年,“便利纳税”指标被州级推荐在全省营商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市场经营主体倍增计划全面落实。全面实施经营主体培育“9个一批”工程,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市场主体数由2012年的8025户增加至目前的8.57万户,增长10.68倍。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强化“一把手”招商、市场化招商和专班招商。10年来,累计招引项目281个,实际到位资金745.39亿元;引进外资企业18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9.69亿元,利用外资253万美元。

聚焦解民忧,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以市一中为引领的基础教育发展机制,全面实行“双减”、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和义务教育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工作成效明显,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

健康文山建设加快推进。有序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三医联动”、分级诊疗、城乡医保按人头打包付费等工作深入开展,国家DIP支付方式改革提前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市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文山市获评全省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突出市,创卫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实现“应救尽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深化省级“文山三七产业工”劳务品牌创建,就业形势平稳。

展望未来,文山市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省州系列三年行动,千方百计实施“强州府”行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文山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中共文山市委)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