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创业文山·奋斗最美|“绣郎”胡光:创业“小作坊”托起就业“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4-11-07 15:28:0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近年来,文山州经济社会突飞猛进,许多文山儿女怀抱建设家乡的梦想返乡创业。他们执着创业,令人敬佩;他们不懈奋斗,令人赞叹。近期,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创业文山·奋斗最美”系列创业故事,用镜头、用笔记录全州广大创业者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创业力量”。
提到刺绣,很多人想到的是绣娘,而“绣郎”,你可曾听过?在广南县篆角乡坝熬行政村营盘脚村就有一位“绣郎”,今年30出头的他,从刚开始的一台缝纫机开始创业,到现在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绣郎”,用双手“绣”出了幸福生活,他就是“绣郎”——胡光。
“大家好!这是我们苗族的围腰,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可以跟我们购买,或者是加工(半成品)也可以……”
见到胡光时,他正在拍摄制作好的苗族服饰,随后将制作好的视频发到快手和抖音号上进行宣传。
2018年,原本外出务工的胡光凭借着对苗族文化的深厚热爱和敏锐的商业眼光,返乡在家中开启了苗族服装产业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是在手机上发,我们的单很少,之前我们做了拿到街上卖,大家发现我们做的质量还可以,就叫我们帮加工。”胡光说。
有了订单,胡光便投入资金购置了4台缝纫机用于生产。他深入研究苗族传统服饰的特色与工艺,从图案设计到布料选择,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他的努力下,制作出的苗族服装色彩鲜艳、工艺精湛,不仅在当地备受欢迎,还逐渐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现在我们的订单多起来,快手现在有四千多粉丝,今年我们的订单已经够了,农历的六月我们就不接订单了,今年做下来纯收入会有十万元左右。”胡光高兴地说。
不仅自己的刺绣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胡光还带动了坝熬村苗族服饰和刺绣产业的发展。他常年招收、组织和培训当地热爱刺绣事业的人,传授技艺。“希望这个作坊能够带动村里有刺绣兴趣的人,以及对机器刺绣感兴趣的,大家一起赚钱。”胡光信心满满。
胡光的苗族服饰小作坊让坝熬村越来越多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赚到了钱,走上了“手艺脱贫”的道路。目前,已有近10人长期在他的服装作坊工作,人均月收入增加2500元左右。
“这些年我们苗族手工刺绣产业发展得比较好,就来跟着一起学,有一门手艺挺好的,我已经学了半个月,胡哥教得挺好的,我也学会了不少技能。”村民马昌英说。
“我以前就会做我们苗族的衣服,现在村里有加工作坊我就来这里做加工,一个月还是有3000左右的收入。”村民胡英说。
去年,胡光生产了800余件苗族服装,销售额达35万元。谈起未来的打算,胡光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刺绣,让更多人喜欢苗族服装,他也希望能把苗族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许文娟 刘晓泉 陆永刚 通讯员:李升梅)
(编辑:周秋 排版:向传帅 责编: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