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打通关键“三条路”,马塘小法庭有大“枫”范!
发布时间:2024-11-11 17:04:58
近年来
文山市人民法院马塘人民法庭
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重要抓手
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效提升
2024年以来
马塘法庭新收案件514件
诉前委派调解案件255件
成为连接老百姓和人民法院之间的
一道知心、暖心、贴心的“枫桥”
“他挖路占用了我的林地,必须赔偿我!”在马塘镇某村,同村的甲乙双方因一起土地纠纷争吵不休。面对“邻里案”,张海燕法官深知其敏感性和重要性,若处理不当,不仅无法平息纷争,还可能让同村的二人反目成仇。
对此,张海燕法官联同马塘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工作人员,前往争议土地所在地对该纠纷进行调解,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的方式,结合情、理、法耐心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仔细分析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甲乙邻里间也化解了心中多日的积怨,并重归于好。
“人多力量大,过去法庭常孤军奋战,如今通过协调联动机制,联动各部门齐心协力一起调解,矛盾纠纷得以更轻松地化解。”张海燕法官说道。
为破解过往矛盾纠纷化解“单打独斗”难题,马塘法庭探索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联合马塘“一庭两所一治一委”(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村委会)常态化开展纠纷联动调解、信息通报共享、隐患排查共处。加强培育壮大基层调解力量,从夯实法律知识基础到调解能力提升,从个案指导到类案教学入手,多形式、全方位帮助各村组培育“法律明白人”“调解小能手”,提升基层调解“软实力”。多途径、多举措筹措诉前委派调解经费,减缓经费不足对诉前委派调解工作的掣肘影响,进而提振特邀调解员工作信心与激情,培育壮大诉前调解力量,有效发挥诉前委派调解中心(站)“第一关口”作用。
“谢谢法官的讲解!现在终于知道订立合同的关键要素了,这可真给我们在对外交易上填补了不少漏洞!”马塘工业园区某企业负责人仔细听着何秋杰法官讲解如何防范合同订立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对法院主动上门服务,面对面解答法律问题的做法表示衷心感谢。
立足法庭辖区内设有工业园区的实际,主动与园区企业深度对接,详细了解了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规模、劳务用工等情况,并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法律建议,帮助依法规范经营,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法庭要真真切切为企业减负增效,只要企业有需求,面对面的司法服务就不会缺席。”马塘法庭负责人何秋杰说道。
一方面,建立对企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法官联系公示牌将所有法官纳入服务企业网格,确保所有企业均有对应法官联系。定期组织法官下沉走访企业,以座谈会、法治宣讲等形式面对面倾听企业实际诉求,一对一答惑解困,化解企业潜在纠纷。
另一方面,着力疏通企业涉诉梗阻,优化涉企诉讼程序,为涉企案件开设绿色通道并设置“绿标签”提示,提高涉企案件审理、执行效率,减轻企业诉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充分发挥司法建议效用。针对园区多发劳动争议、合同纠纷这一实际,就管理存在的漏洞以及普遍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针对性司法建议和工作意见,并协助推动落实。
“法官,我人在外地回不来,怎么办?”王某因购买电动三轮车未支付车款,汪某将其诉至法院。
为了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在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下,运用互联网法庭,为当事人进行了线上调解。原本需要跨越千里来回奔波处理的矛盾,通过1个小时的远程在线调解,轻松化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也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点赞。
马塘法庭负责人何秋杰介绍,为顺应时代发展,马塘法庭不断更新审判调解思维,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激活解纷“密码”。“通过网上立案、智慧庭审、电子送达等信息化设施,为当事人提供全时空、跨区域、全流程网上诉讼服务,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审判效率。”
2024年以来,马塘法庭网上立案220件,占比40%;网上开庭360次,占比86%;电子送达案件429件,占比98.56%,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纠纷有效解”的良好社会效果。同时,进一步扎实做好网上调解工作。以线上调解平台为重要依托,不断推广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深入推动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网格,将综治中心、司法所、村(社区)等基层治理资源集约到调解平台,实现预警、分流、化解、调解、司法确认等全流程在线办理。不断加强对线上调解工作的指导,定期安排法官通过“调解员线上调解+法官远程参与调解”联合调解的方式提供有力法律指导。
接下来,马塘法庭将继续发挥人民法庭“前哨阵地”作用,将司法为民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用温情调解释放司法温度,用实际行动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让小法庭展现出大“枫”范。
(来源:文山市法院)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